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资源

逼出来|《我的写书“自白”》

发布者:cj_zsq   发布时间:2020-05-28 16:45:44   点击数:

逼出来|《我的写书“自白”》

一、我在《创造教师的幸福生活》“后记”《写作就是学习》中,我写过这样的体验:说实话,我从来没有如此严肃认真的思考过“生”与“死”“不幸”与“幸福”“工作”与“学习”这许多问题。写书初,我想着的只是讨论中小学教师的“幸福”问题,但随着书写的延续,我越来越感觉到“幸福”对我本身就是问题,我不是为了别人,我就是为了我自己,让自己活得更明白,让自己过得更幸福使我坚持。例如,在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一定会死,这既无法回避又无法逃脱;我的生命只有一次,死后再也无法重生;我无法对死做出规划和计划,我不能预计我什么时候死……想通了这些,我自己不仅知道了生命的弥足珍贵,更重要是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的洒脱和坦然。所以,在我回答“这是一种使命”后,我曾有一种高尚感,但当我发现写作过程既是对自己以往人生的梳理,又是对未来人生的策划,这使自己得到极大的兴奋和幸福。从这种意义上,写作的意义首先在于自我,写作就是学习,写作是我自己对生命的审视、发现和重新规划,是我自己需要写。

 

 

就写作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看,在《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的序言中,我引述了在电影《居里夫人》片尾居里夫人的演讲:“个人是渺小的,而每个个人他有可能获取一线知识之光,即使非常微弱,也能够照亮人类追求知识的梦幻,正是这些黑暗中的小小蜡烛,使我们一点一点地看到前面那改变宇宙的宏伟蓝图的淡淡轮廓。……圣洁的好奇心将永远伴你成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梦想,丢弃属于昨天的梦想,让我们高举起知识的火炬,去营造明天的美好殿堂。”从人生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看,我期待有所贡献,尽管这样的贡献可能只是“非常微弱”的“知识之光”

 

二、我要写的是什么?

首先努力写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这有见贤思齐的味道。在《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书序中我这样表达:“上个世纪30年代,吴宓教授在清华大学给学生开了一门题为《文学与人生》的课程,他在教案上列出了这门课程的目标,其中第一条是:‘把我自己——我的所见所闻,我的所思所感,我的直接和间接人生经验中的——最好的东西给予学生。’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直接和间接人生经验中的最好的东西是不敢奢望与吴宓教授相提并论的,见贤思齐,学习的是他的精神和态度,如我在《新课程的故事与解读》前言标题:‘我把我的心唱给你听’。”

 

其次是站在教师的立场表达。在《道德故事与师德修养》,我的书序是《从“他们”到“我们”》:

从“他们”到“我们”,首先追求为读者(包括中小学教师和师范院校的同学们)写作,供读者阅读,而不是为教者提供参考书,不称读者为“他们”。本书作者最大的愿望和努力是不做教化者、旁观者,而是努力成为师德问题的共同讨论者。 

从“他们”到“我们”,其次追求推心置腹,从“我们”共同的处境和愿望出发,既心存理想不断超越,又脚踏实地以人为本,不仅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坚持“己所不能,勿苛求于人”,力争提出可以实践的师德修养建议。

从“他们”到“我们”,同时选择“我们”共同喜欢的方式——读故事、品故事。在故事中沉思,在故事中讨论,在故事中收获,在故事中改进。

 

第三,是写自然而真实的教师生活。《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我用《风行水面,自然成纹》为题作序,内中有这样的交代:

一位朋友给我的邮件是:“写文章是我最痛苦的事情,我努力在寒假前能‘挤出’一点‘感悟’,一点‘眼泪’吧!”当时我回邮件:“真情实感就是文,没有眼泪干吗要‘挤’?说出真实感受就行了,没有也就罢了。”风行水面,自然成纹。事后想来,一方面,老师感到“为文”困难,既有“自然”心态的缺失——老想说出一些道理,揭示一些规律,同时还缺少“风行水面”时的体验,所以为难;另一方面,我让朋友作文这种要求也让他们失去了“自然”心态,所以让他们为难了。想到了这一点,我把平时在电子邮件交流中大家感动过我的真情实感收集进来,我发现,这些都是真性情的文字。

“风行水面,自然成纹”是这本小册子的一个理想。

 

三、怎么看待自己所写的东西呢?

   一是承认自己是“盲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盲人”。在2003年出版的《新课程的故事与解读》序言中,我就承认这一点,并清晰地表达过这样的认识:

小时侯听“盲人摸象”的故事时,大人们总要告诉我们,不要学习盲人,要全面地看待事物。而当我们长成大人,才知道全面地看待问题是如此艰难。恩格斯说:“一个事物的概念和它的现实,就像两条渐近线一样,彼此不断接近,但是永远不会相交。”其实,在现实面前,我们都是某种程度的盲人,要认识“象”,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摸下去,尽管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的认识“象”。对于新课程和新课程中的故事,我只是一个“盲人”,虽然我想执着地摸下去,但我知道,我所得到的“象”离“象”的“真相”还有很大的距离。

二是表达自己教育的感觉、思考和领悟。在《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中我写过这样的故事和感悟:

2006年7月,我曾经参与接待浙江万里学院的王刚教授和周斌副教授。在讨论艺术问题的时候,周教授说了一句“只能这么说,感觉好象是”。对艺术,我是门外汉。但这句话触动了我,“感觉”不是条分缕析,它少了科学的因素,多了艺术的方法;因为是“感觉”,必是个人因素多一些,“感觉”的东西就不能以他人“普遍”的名义,也就不能以“真理”自居,这里没有真理。再说“好象是”,它体现了艺术的难以把握之味和不确定之意。“感觉好象是”标明言说者对自己的定位:不是一个真理的拥有者,而是一个坦诚表达自己意见,并渴望交流的对话者;因此,对于别人“感觉好象是”的东西,每一个参与者都需要重新解构和建构。

尽管当时谈的是艺术,但我想到的是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式,想到了表达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的方法,因为课堂教学有科学,也有艺术,而且我认为水平越高的课堂教学,艺术成分越多。对于课堂教学真谛的把握,我们似乎也越来越无能为力。可以说,很多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只能通过直面事实来探讨、对话、理解。就这本书而言,一方面,讨论“建设理想课堂”的方式只能直面事实,针对问题。既然是针对问题的体例,那就只能抓住主要矛盾,而不是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对于课堂教学的问题,我又只能用“目前只能这么说,感觉好象是……”来解构和建构。

在这本书里,我只是一个对话者,一个话题的提供者,一个个人意见的表达者;同时我也是一个实践者,我努力把我思考的东西做出来,说出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感觉好象是”,在这里,我既想表达一种诚恳欢迎批评和讨论的态度,又想说明使用本书的一种方法。

 

四、书中用什么样的姿态交流和讨论?

   和朋友们交流,我常说自己“被后现代思想撞了一下腰,这样的感觉真美妙”。带給撞腰感觉的《后现代课程观》,内中有一句:“让我们共同漫游,向那‘产生于上帝笑声回音的,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的迷人的想象的王国’前行。”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意识到向教育“更深处漫溯”的意义和价值,我有自己坚持的写作姿态。

以教师思想促进者,而不是以思想提供者的姿态出现。《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书序就此的表达是:

人不是可以从外部塑造的物件,而是一个主动选择、自我教育的主体。这样,重要的不是用思想去塑造读者,而是促进读者思想,通过自己的思想变得有思想。尽管是杜撰的对话者,但我渴望在对话中表现他们生命的活力和思想的权利,避免把对话变成说教。这样,对话才可能有思想的碰撞和激荡。写作过程中,我常常被自己所创造的对话者的生命活力而感动,写到后面,“陈老师,我觉得你这里的说法尖刻了一点”的批评,以及“有了慈心也就有了慧眼,慈心生出慧眼,我们就会对人周围的一切敏感,我们才会有不竭的研究动力和不尽的研究问题”的发现,不由自主地通过笔端从他们嘴里生发出来,这时,我发现,他们真正站在了我的面前。我有了一种完成使命的轻松,这种使命就是“不是给老师思想,而是促进他们思想,让他们有思想。”

期待自己能成为一次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把阅读变成学习交流活动。在2017年出版的《影像中的教育学——从电影中体悟教育与人生》书序里,我这样说:

在写作生活中,我一直在做着让读者把读一本书变成一次学习活动的努力,这次也不例外。具体而言:一是整个表达要形成一种参与召唤——“我期望和你讨论相关问题。”二是自己的角色要努力思想提供者到思考的促进者,把读者的阅读转化成对话活动,期望启发您进行一段思考,期望引发您的一场探索。

 

坚持不说教,坚持开放性对话。2006年出版的《校本研修面对面》在我目前的24本书中,可能是读者最多的一本,其中的书序有这样的自我要求:
 

坚持不说教,尽可能在文本中营造推心置腹的对话语境,与读者朋友对话。书中的“我认为……”“我个人认为……”试图表明言说者不是真理的拥有者,只是真理的探索者,言说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认识和思考另外一种教育可能和生活可能。“我认为……”预留着对话空间,我期望通过唤醒大家的经验促进反省,并实现读者朋友各自经验的改组和提升,这算是自己期望的一种态度和精神。

我期待能够成为您的修炼手册。

“这不是一本供阅读的书,而是一本提供师德修养方案的修养手册。对案例后面的思考问题,请不要轻易跳过,你需要唤醒自己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好好想一想,要对案例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学习“学习提示”时要检视和反省自己过去的实践经验,形成对过去经验的丰富、充实和改造;并通过“思考和实践”活动形成对未来教师人生、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的重新规划和向往。”(《教职道德》书序)

如果您愿意,您完全可以根据我们提供的路线和方法用一学期、甚至一学年时间引导教师踏踏实实完成本书提出的研修任务,我们自信,踏实完成全部的研修任务后,参与研修的学校和教师会有一个更加理想的面貌。当然,您也可以补充另外的内容,设计另外的活动。但需要提醒的是,您不是去培训,而是去组织研修,您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本书中,我们对研修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是,首要的任务是促进思想,而不是提供思想。我们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以促进思想的身份出现,对我们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帮助更大。(《新时期校本研修:教育生态与教师自我发展》书序)

 

期待你成为思想的参与者而不只是思想的接受者。“对于对话中的问题,您可以先想一想;然后进去找到一个角色,从他的角度想一想;最好,再比较一下您的想法和书中对话者的想法。另外,一本薄薄的小书未必涵盖了您的问题。请您找一找自己的问题,想一想书中的角色可能如何想?您会怎么想?为什么是这样想而不是那样想……如果您在做着这样的工作,那我要恭喜您——您不再是别人教育思想的消费者,而是自己的教育思想的生产者,您正在走上教育科研的道路!”(《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书序)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