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资源

教师出现高原现象的成因

发布者:cj_zsq   发布时间:2020-04-02 15:23:49   点击数:

 教师的高度决定课堂的深度,影响学生发展的长度。教师出现高原现象的成因

 

主观因素:
1、小进即安。漫步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年龄轨道,部分骨干教师们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工作激情,个人内力减退、停滞不前(或没有更高的追求,或惰性,不善学习)。部分教师由于职业信念不够坚定,个人功利主义表现比较严重,当获得一定荣誉特别是评定高级职称后,产生了“人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
2、习惯思维的桎梏。教师长期用一种方式备课、上课,形成了心理定势。这是一种框子,所以很难突破自己。
3、努力方向的迷失。不知下一个奋斗目标在哪里。
4、知识能力底蕴不足。
5、不注重学习。

 

客观因素:
1、学校管理的缺失。骨干教师没有建立起规范有效的工作管理机制,骨干教师评后管理走向无人问津或过分强调发挥示范作用义务的两个极端  
2、专业成长难度加大,努力方向的迷失。不知下一个奋斗目标在哪里
3、学校学习研究氛围差,展示锻炼机会稀缺。产生了安于现状的心态。

 

教师突破高原期对策:   
 对策1:适度压力,再造激情。这个自然现象启示我们:成功有时是逼出来的。面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原现象” 教师就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焦虑、胆怯、惰性,最终放弃突破的机会,顿足不前。另一种选择是勇于正视成长的“高原现象” 保持适度的压力,再造激情,设法去突破它。

 

对策2:调整目标,明确新的主攻方向:实践+阅读、名师+自己、摘抄+反思、写作+表述 。

 

对策3:梳理总结教学风格。突破高原期 —形成教学个性风格。

 

对策4:学校管理不能缺位,老师是学校人,老师的成长学校是有一定责任的。好的学校一定是重视老师专业成长的学校。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