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资源

结合实例具体剖析三种研究日志的记录形式。

发布者:cj_zsq   发布时间:2015-12-29 08:50:20   点击数:

结合实例具体剖析三种研究日志的记录形式。


1、备忘录

备忘录是最常见的日志形式。它通过研究者试着去回忆、写下特定时段的经历,而再现教育实践中的生活场景。在备忘录中,通常有比较明显的时间信号提示。在撰写时,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事件后,愈早写备忘录愈好;在靠记忆写备忘录前,不要和任何人讨论,因为那样做有可能影响和修改你的记忆;最好是依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写记录。能完整记录很重要,所以日后想起任何片段,都可以把它附记于后;可在活动过程中缩写符号、片语来简记一些重点,可摘要记录某一时段,有助于记忆;早一点进行回忆,记忆会更清晰。愈晚开始写,需要的时间就愈长。

实例1

教室815

语文课。七彩的课堂(每天课前5分钟)总是弥漫花的馨香、草的翠绿,小家伙们都说他们是七彩孩子。是呀!七彩的孩子总有七彩的梦。放飞你的希望在春天的早晨,让春姐姐的花瓣雨长上翅膀……”我告诉孩子们,你们的希望一定是多彩的。一会儿,孩子们的话匣子开了……

我的梦想是全世界的闹钟都走慢一点,我的美梦就不会被吵醒。

我希望月儿是我家的电灯。

如果我的梦是常人想不出的萤火虫,亮着灯光,在老师的窗前……”

我希望妈妈的嘴巴变小,骂我的时候声音就不会太大。

月亮的梦是弯的,花儿的梦是红的,小草的梦是绿的,奶奶的梦是老的。

我告诉他们:有梦的孩子就会飞。口气中饱含着自豪、钦佩和共勉。

办公室910

改了20本《语文伴你成长》,虽然只完成一半,但成就感依旧悄无声息地滋生。看来,人的需求层次并不是特别高深莫测。读了几则我和学生在作业中的短信:

1.几日不见,白云姐姐和陈老师都认不出你的字了,好样的。(老师)

我也发现进步了,谢谢老师。(浩川)

2.这么棒的书法作品,为什么只给自己四颗星?(老师)

因为我不够自己,所以另一颗星跑了。(沈超)

3.你猜猜今天的苹果姐姐是伤心还是快乐呢?(老师)

是快乐的,因为我今天很开心,妈妈带我去肯德基。(静茹)

4.小主人,忘了写作业啦?我很难过哟!(老师)

对不起,我昨天看电视了,我下次和您小手牵大手(拉勾),说到做到。(惠娟)

大院子945

这些小家伙,老是能把吃点心的盆子敲出那么刺耳的音乐来。他们笑着,挤着,好象不是等着我给他们盛点心,而是怀着天真的热忱在参加一场盛会。

孩子们玩着古老的闯关游戏,一会儿便笑着倒在地上。害得旁边的我心惊肉跳,好几次我都念叨着不让他们做这种可怕的让老师寝食难安的游戏。一个小女孩一本正经地说:老师真的太慈祥了,我们答应您只在草地上轻轻地玩。我吃惊地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的各种游戏不再令我痴迷了,其实这是我告别童年的一个确切标志。------

 [资料来源:厦门市同安第二实验小学陈束贤撰写,载黄旭主编:《明日教育论坛》(总第十三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7月版,第11—14页。]

实例2是作者是一天经历的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体现是十分鲜明的。可以看出,这是作者在当天晚上对一天事件的回忆式的记录,而且,是按时间的前后来记录一天中发生的许多事情。我们也可以发现,在这篇备忘录中有不少简单的语句,并用只言片语来记录一些重点。例如,语文课放学了备课这些词语。此外,这篇备忘录虽然经过整理,但还保留了一些自由写作的痕迹。

2、描述性记录

描述性记录包含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个人的肖像与特征(如外表、说话与动作的风格)的叙述,对话、手势、声调、面部表情的描写,时间、地点与设备的介绍等。而身为一个参与行动的研究者,研究过程中特定的情境、个人的言行,当然是描述的重要内容。在任何描述的段落,细节的深描比摘要式记录更重要,典型的事件比一般化的事件更重要,活动的描述比对活动的评估更重要。

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有人说了什么话,最好直接记录,并用引号表示,或用独立的一段文字说明。即使当时的情景不允许即时记录,也要尽可能在事后的第一时间把记忆中尚比较鲜明的细节、研究对象的话语记录下来。用以描述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情境的文字与措辞,最能呈现其特性,最能从中反映隐藏在个体或群体地行为背后的态度,然而,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只有尽可能地精确记录才行。

实例2

早上,窗外的阳光有点朦胧。

灌了一碗豆浆,快步向学校走去。一辆辆自行车从身边奔驰而过。“老师你好”的问候声,在早上的阳光里飘荡。

今天我值班。到年级各班检查了“早读”和“晨扫”后,拿起教科书。今天要上《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理了理上课思路,我想到一个学生。“今天的诗歌朗诵要让许××表现表现,好久没有听到他在课堂的快言快语了。”我有点兴奋,“用这首充满青春活力的诗来唤醒他的学习热情,拂去他近阶段来的消沉和忧伤。他期中考的成绩太不尽人意了。”

踩着上课铃声,站到讲台上。播放《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录音诵读;学生齐读全诗,略加指导、范读;学生自由朗读……“现在,请许××同学朗诵。”我向他投以鼓励的目光。一秒、二秒、三秒,好一会儿还不见他起来。“许××——”我的声调略有提高。他不情愿地站起来。“老师我不想朗读。我喉咙有点疼,再说我权利选择读书方式……”不等我反应,他已坐下。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焦于我。我微微一笑。“我尊重你的选择。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诵读。陈××,你来。”课上的还算开心。

下课铃响了。我走到许××的身边,暗示他跟我走。

走廊上,我把手放在他的肩头。他身高跟我差不多。正要开口,他抢先说了:“老师,我……我不是故意抵撞你,我……”欲语还休,又低头。

“老师不是要批评你。你说的也没错,你有权选择读书方式。但以后课堂上要注意语言表达……”

“老师,可能没有以后了。”

我不解地看了看他。“你期中考成绩很不理想,前阶段,上课老是走神,是什么原因?老师是想用这首诗来激发你学习的热情,课堂上能踊跃发言。”

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眼角有点水气。

“我近阶段来忙着准备迎接‘两基验收’的材料,没时间找你聊天,晚上到你家找你,找你父母聊聊怎样——”

“谢谢您的关心。老师,您去了也没用。”

孺子可教,言语不那么僵硬了。

他继续说,有点激动。“晚上,我父母没空,你不要去了。”

“为什么?给老师一个机会吧。”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他答应了,无奈。------

 

[资料来源:福建东山县石斋中学黄建成撰写,载黄旭主编:《明日教育论坛》(总第十三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7月版,第2830页。]

在实例2这篇日志中,黄老师描述的是2003424在课堂中发现许××的问题过程以及课后的师生交流,在未因述的部分,还叙述了放学后家访许××的所见所闻。在日志中,黄老师记录了大量的对话,也适当地描写了讲话者的神态和动作等细节。例如,日志中有这样的细节描写:“我的声调略有提高。他不情愿地站起来”;“他继续说,有点激动”;“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他答应了,无奈”;等等。这种精细的描述,对认识当时发生的事件提供了较为具体的信息。要做到详尽记叙事件场景,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要重视日常观察。日志的写作始于观察,通过观察并把观察到的事实记录和表达出来,也就大致形成了教育日志。在日志文字表达的过程中,要尽力把看似零碎的片段和事件整合在一起。第二,对于需要记录的一些重要细节,最好在口袋里准备一本小本子及时记录。在很多时候,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如果时间许可的话,那么越快记越好,记得越详细越好。即使是只记只言片语,对于日志的撰写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你是过了一段时间来撰写日志,那么可着重描写在记忆中特别生动的细节。

 

3、解释性记录

在日志中,除了描述性的记录,还应含有解释性记录:如感受、解释、创见、思索、推测、预感、事件的解说,对自己假设与偏见的反思,理论的发展等。解释不仅会在写下经验时产生,也会在不久之后产生,在写日志时(如观察笔记)有所反思时引发。

在每一日的生活里,任何的撰写都宜于日后不断地重复阅读,如此一来,可以发现与修正错误,许多事也会变得更为清晰。在重复读所写的内容时,会比在撰写时更容易判断哪些资料是重要的或是不重要的。你也可能会发现某些观念与观念之间的新关系。通常一些新的体悟也接踵而来,开放式问句会浮现,并且容易看到哪些仍是需要去做的事。时常,原先在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可能被重新建构。

实例3

没有特别注意到第三组,因为第一次看他们时,他们都表现得非常好,他们不太会离开座位——而其他小朋友会常在教室内走来走去。我曾建议小朋友可以离开座位,和其他小组讨论如何使用电脑,第三小组没有离开座位的必要,可能是他们坐得离电脑很近。王阳(课堂观察员)也同意,这小组的人容易和其他小组打键盘的小朋友说话、讨论。

评论:使用电脑进行合作性写作时,在电脑写作与桌前作业的组员需要来回走动。移动讨论和嘈杂声,会是合作的必然结果。若要减少移动与噪音,可将电脑放在教室中间,小组则围绕周边而坐。这需要增设、延长一些电脑用的中线——我想我会试一试这种作法。

[资料来源:孟庆茂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6页。]

通常而言,解释性记录不能单独构成一篇完整的研究日志。解释性记录可以是一个短句或几个短句构成,也可以由一个段落或几个段落组成。实例3.5是从一篇研究日志中摘录的两个段落,从中我们可以简要地剖析一下解释性记录。在实例3.3中,在描述“他们不太会离开座位——而其他小朋友会常在教室内走来走去”之后,有一句解释其原因的句子——“可能是他们坐得离电脑很近”。在评论这一段落,基本上都是解释性的语言。在这一段,日志撰写者解释了造成“移动和嘈杂声”的原因,并且设想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即“增设、延长一些电脑用的中线”。

对于作为教师研究成果的教育日志,在撰写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有些教师不钟情于教育日志,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撰写,而是一些习惯性因素的阻碍。要破除这种障碍,最好的方法也许就是硬着头皮去写日志,在撰写日志的过程中,体会日志带给行动研究者在整理自己思路、积累资料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以写日志的方式获得个人的一种成就感。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长期的努力。

第二,日志具有隐私性,其中的有些内容不宜直接公布于众。当要将教育日志出版时,对于其中涉及的隐私部分,必须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或者作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

第三,如果可能的话,教师可以和同事们分享自己的日志。分享日志的方式可以是直接把日志拿给别人来看,也可以在休息时间里与别人谈论日志所记的内容。这是因为,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与交流,可以帮助日志撰写者理清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由于撰写者通常是“当局者”的身份,往往会“迷”于熟悉的事物之中,难以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身。

第四,教育日志的书写要持续(两次记录的时间间隔不能过长)地写,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每天或隔几天安排一个特定的时间来专门写教育日志。在一段时间内,教育日志的撰写可以紧紧围绕某个主题,也就是说,可以结合某个研究的重点来写作。举例来说,你可能正在探究某种教学方式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在每一节课之内,可以就这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变化、你自己的感受、课堂气氛等方面,来撰写教育日志;你也可以定期记下你与班上某位特殊学生的接触;你也可以每天或隔几天地记载你新接手的一个班级学生的情况;等等。

第四,撰写教育日志要将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并要在形式上保证有一定量的分析。如果是用笔记本来记载日志的,那么笔记本的每一页右边最好留下一些空白的地方。在日后整理日志时,这些留白之处可用于记录一些新增的变化、附录或相关的信息,而且,在对日志记下的资料进行分析时,它也会派上特别的用场。在这些留白之处,一些简单的分析可以随意出现(不管是句子或一些简单的字),这部分内容可以作为这一段记录的解释。如果是直接用电脑来记载研究日志,日后在整理日志时新增加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来标出。需要强调的是,对日志记录作一些暂时性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研究成果的表述来说,这样做可以减低在研究的最后被资料淹没的危险。而教师在对资料进行分析时,有时需要发挥直觉的作用,而不仅仅依靠理性。因为仅仅依靠理性来分析,很有可能会被繁琐的细节所累,而丧失了偶尔闪现的灵感。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