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信息技术教研 > 学科交流

课堂上的反思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23-11-16 09:05:03   点击数:

 教育行动研究要多采用教学反思这种有效形式-课堂上的反思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一种学校本位的研修途径,也是教育行动研究的有效形式,其研究内容指向研究者自身的生活史,通过理解自身的经历、体验自己的工作来提升自己。在教师的生活史中,经验总是包含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康内利和柯兰迪宁对教育过程中的时间、情境与人的关系表述如图2所示。图2的方框表示任何一个时间点上的情境,它表明任何单位时间的情境总是存在着事、人和过程的互动,且在这个过程中,人居于首要地位,人的经验包含在事件和过程之中;从横向上看,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情境是相互连通的,对过去的教育情境与教学经验的反思有利于改进目前的教育情境,并同时指向未来情境,具有导向性作用。

教师对特定的教学情境进行反思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事件即教学情境的具体“内容”进行反思,通过回顾和记录教学案例,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重新意识自己在案例中的失当和不足,并试图进行尝试性重构。二是对过程的反思,即教师反思自己在该情境中如何感受、思考、看待其中的“内容”,以及最后采取什么策略和行动步骤处理。教师在此过程中反观教学情境的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课程组织行为,最后思考行为进而深入思考隐藏于行为背后的自身思维逻辑和价值观念。三是对不同时间点的情境经验之间关系的思考。如果说前两个反思是针对一个情境的横截面式反思,那么第三个反思则是通过立体思考,比较不同情境的异同,找出个体的隐性知识和思维特质,将之显性化,进而提升其品质。这三方面内容应该是具有先后顺序的,只有对事件和案例的回顾和记录,才能从事件中发现过程,只有对一个个由事件、人和过程构成的经验情境进行反思后,才能对不同时间点的情境进行思考和比较。这是一种思维逻辑上的先后次序。

教师对某一课堂情境的反思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因素:

1)了解学生(学生的背景、期望以及学习方法等);(2)理解课程内容和结构及该内容与前后情境的关系,明晰教学策略!课堂组织;(3)认识、分析、评价以及寻找特定方法修正教学环境的能力;(4)对学生课堂资源生成的回应和利用情况;(5)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关注情况;(6)处理课堂时间窟窿(timetable slots)的方法和技巧;(7)有效的语言表达能力;(8)对课堂内容注入的个人情感和态度;(9)为学生的发展可能创造条件以及师生、生生的互动状况;(10)媒体教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11)对情境前后学生变化的关注度(学生在课堂上的进步)。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