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美术 > 美术教研

美术新课标培训感悟

发布者:cj_zhangyu   发布时间:2022-09-15 15:47:07   点击数:

                                    美术新课标培训感悟

长海县四块石小学  徐海霞

 

2022831日下午,我们美术学科进行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研训活动,活动中教研员带领我们研学并解读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美术学科部分),观摩学习了上海师范大学王大根教授新课标解读视频;通过PPT进行了新课标的培训;理解并落实美术核心素养目标的核心策略。通过培训活动,有助于我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王大根教授的讲座让我体会到时代在快速进步的同时,时代下的教改也随之而来。使我感触最深的便是新课标中注重艺术学科间的融合这一指导观点。艺术学科包含了音乐、美术、舞蹈等。在以往的课标中艺术各学科是相互独立存在与教学的,联系较少。而新课标中强调艺术学科整合的概念,艺术教师可参照学习任务进行适当的跨学科教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学习知识面,另一方面则提升了教学效率。

此外,新课标的内容也使我倍受启示,我也并为之思考:新时代下我应该怎么做?美术学科应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首先我认为,老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可谓是引航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当下,目光长远做具有前瞻性的教师是我们应意识到的。其次,在学生的培养方面,新课标强调要重视艺术体验。艺术体验强调的即是“过程”,突显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能力培养。因此应着重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体验,培养出健全、具有良好品格、能独立适应社会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同时,“双减”政策的落地从另一种角度增加了学生的美育学习需求,《课程方案》中明确,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展艺术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此后,课后服务将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能通过课后服务,参与不同活动、学习新知识。

《课程标准》中再次强调了学业水平测试要多方面综合考查,过程性评价与学业水平相结合,避免以单一的分数衡量学生的水平,让艺术变为学科类考试。

《课程标准》对艺术课程的具体内容也提出了要求,大致分为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等四类,其中涵盖14项学习内容,包括美术知识的教学、美术技能的培养等,并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美术作品,涉及到美术与生活、社会之间的联系。在学生一至二年级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引导学生自主绘画,让学生对美术有基本的兴趣和了解;三至五年级,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展现学生个性,并且要让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美;六至七年级,在艺术实践中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加强对美的感知,并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张国华对此进行了说明:艺术课程增加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具体可操作的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多样化,引导学校和教师对学生作出全面的、全方位的评价。《课程标准》中不止一次强调,要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让艺术始终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耳濡目染,让学生们由此提高自身素质。这才是设立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