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地理广角

问题的发生和解决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22-09-01 13:38:12   点击数:

 

问题的发生和解决
上海市海滨第二中学  陈海英
以“学生问题为起点”,即所有教学活动的跟进与演绎,都以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真实问题与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为前提。由此,“学材”作为“以学生问题为起点”实施“精准”教学就显得尤为关键,没有“学材”,问题化学习课堂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形成学材时,目标指向要具体化(内容可以先隐藏)、行为化(目标不能太大),尤其是初级阶段,目标的描述要清晰,便于学生理解;二是活动的设计要有代表性,把相关的知识点全部融合于基于目标的活动中。刚开始实施“问题化学习”时总担心: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怎么办?学生提出的是无效问题怎么办?学生的问题没有体现重点和难点怎么办?带着这些问题去准备学材,就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一、问题的产生
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把预学放在单元实施的第一个课时。
学生不会提问题,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不会发现问题,无从提起;二是不会表述,不敢提问;三是题目会做,觉得没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欲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出问题。
“以学定教”,从问题的暴露和收集开始。通过对预学单的自主学习,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暴露问题),接着就要进行小组合作、伙伴交流。以“合作”学习为特征。由于基于“学材”的问题化学习的课堂强调“交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其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先两人小组校对,再多人大组讨论。如今年5月份跟随王老师到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开设了“分式的乘除”这节课,通过预学(学生自主学习)产生的问题几乎全是围绕以前的知识,如何因式分解?怎么约分?很少涉及分式的乘除,针对这个情况,让学生校对答案后围绕错误的原因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再提出问题,发现很多问题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以“合作”学习为特征。由于基于“学材”的问题化学习的课堂强调“交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其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各种教学工具的应用,一方面坚持传统课堂在组织管理、课堂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发挥小组合作在学习互助、信息反馈、教学参与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以达成新模式教学的目标。
二、问题的解决
学生依据学材参考教材文本,独立完成相关目标的学习和诊断;经过第一阶段的小组合作形成了各自的思考和疑惑(也称为A、B类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呈现。接下来就要把问题梳理归类,基于单元系统解决。教师在第一课时的信息收集基础上,与学生一起梳理与归类问题,形成问题链。依据原本的课时教学规划进行基于“难点、重点、疑点”问题上的讲授与讨论。教师可以在每课时前有目的有计划地分配不同的学生、或小组以学习任务或“教学”任务,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集中解答与解决学科问题、学生问题。突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高达成度,中高级学科认识水平在过程与方法上的讲解与讨论,尽可能地让同学参与,尽可能地借“学生之口”,教师适时的引导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 “分式的乘除”)
学习流程:学生课前自学学材,尝试练习(通过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探索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明确目标:根据学习目标,建构本课问题系统,生成问题(如何运算)→小组讨论、发现问题、互相释疑(形成问题链,A、B类问题)→全班交流,充分暴露、师生研疑(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反思,追问元认知问题(形成结论:运算的关键)→展望探索教师启发,发现新问题(自我诊断,巩固知识)。(展示问题的排序,前后问题之间的联系)
有效的小组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满足这样几个条件:1)小组内成员有明确的角色分工,这需要我们老师事先安排并训练,2)任务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完成,比如统计学习结果,对开放性问题的集体讨论等,3)必须有“学习”行为发生,也就是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他们自己的学习问题或任务并在那儿真正学习。
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围绕学材,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这一有效的组织形式提出问题,追问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