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历史 > 学术交流

演绎历史细节,构建魅力课堂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21-05-27 09:33:14   点击数:

 

 
演绎历史细节,构建魅力课堂
历史学科知识的最大特点就是过去性,以往中学历史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脱离实际、机械死板背教条;课文内容一串串、理论观点一套套、板书文字一行行,让学生记笔记、背课文,做作业抄课本、课堂答问念课本。学生不能用已知说明未知,不能以史为鉴,一见到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如何让课堂更精彩一直是我的追求。细节是丰富历史课堂永恒不变的基石,在历史教学中细节的运用是一节课有效与否的重要因素。通过巧妙的历史细节来表达教师课堂的内容,在体现教师本身讲课魅力的同时,实现用历史细腻的情节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人生情怀。
一、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有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比如我在上《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时,从“中国”一词中的“国”字缺少一点,让学生回答该“点是”什么,学生心领神会地说是台湾。由此导入新课,颇有特色。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力量,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我们获取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理解和记忆陈述性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历史问题时要把分析问题的相关思路揭示出来,并使学生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同类问题的时候也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这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方法。
比如我在上《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时,谜面: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原因(答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谜底:美国人认为是屈原(原子弹);苏联人认为是苏武(出兵东北);国民党认为是蒋干;共产党认为是共工(神化人物)。这种形式学生很愿意参与进来,使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的真正原因有了深刻理解,趣味大增。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学科问题的本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是在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内部来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剖析。若学生的思维过程无误,其思维与其他学生思维接近,就会给其他学生以启发,若思维有误,可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同样会给其他学生以影响。
三、营造情境是提高有效性的必经之路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这条件的产生需要依靠教师创设的启发式教学情境。历史课必须把教师单一信息输出、学生单向信息输入的沉闷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同步合作,双向信息交流的启发式教学。上课伊始,教师不作滔滔不绝的讲述,而是提出问题,提供导读线索,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为主动地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和心理条件。
当讲到有关纪念“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当日本侵占华北时,第一辆火车到达时正好是九点十八分;在日本投降后,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签字时恰好是九点,签字正好用时十八分钟,也就是结束时间正好是九点十八分。也不知道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上天让世人记住这个日子。我想这样会加深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印象,知识面拓展,深化了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的关系,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你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努力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提高教学效果,又营造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当我讲到英国工业革命影响的时候,我是这样演绎历史细节的:“工业革命前1000个人中没有一个穿袜子的,而工业革命后1000个人中没有一个不穿袜子的。”影响本来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促进了经济发展这样的枯燥的文字,学生是没有兴趣的,而且也不知道其所以然。这样讲更感性更直观,通俗易懂,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工业革命影响的内涵。
五、优化课堂训练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离不开课堂训练,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本人认为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训练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训练的具体内容,真正做到练在根本上,练在关键处;其次,练的内容和难易要适度,过易,学生“吃不饱”,学生训练训练意识减弱,过难,学生训练积极性下降,所以要特别注意训练的梯度,使学生逐步达到训练的目标;再次,要及时把握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检测出训练目标达到的程度,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保障训练目的的达到。
比如我在上《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提问:学完鸦片战争后,你有什么心情?请你用一个颜色来代表,并说明为什么?学生答:黑---社会黑暗、腐败;灰---心里灰蓬蓬的,有些沉重;红---鲜血流成河;金---火冒三丈,眼冒金星。这样让学生参与,符合学生的形象到逻辑的认知规律,学生兴趣盎然。
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课程要从理想变为现实,需要历史教师一步一个脚印的摸索,一堂课一堂课的实验。边实验,边反思,边总结,边提高,已经成为历史课程改革一条不断的链条。“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