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布者:cj_chmy 发布时间:2020-12-08 08:26:14 点击数:
谈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和民族,必然要被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所淘汰。人类已进入了新世纪,变更传统教育,开辟创新教育,铸就创新人格,造就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共识。面对着这种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要振兴中华,作为历史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实践、总结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与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教学水平有直接的关联,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应努力开拓和挖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除了要有真挚的教育情感外,首先必须不断加强自我进修、拓宽专业知识领域。用自己强硬的基本功来让学生接受你、喜欢你、臣服你。其次,必须经常学习和领会有关教改的精神,更新教学观念,掌握最新的教育科学理论并应用与教学实践中去。第三,在日常备课中要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加强对《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的研究,加强对历史中考的分析以及各种新信息的采纳。要多带几个问号去挖掘教材的内涵,把握知识的外延,锐意创新进取。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各种教法,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唯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
(二)以教材为平台为学生搭建宽松、广阔的创新舞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而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无不蕴含着人类的创新意识。中国古代文明光辉灿烂,名扬四海。、伟大的四大发明,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数学、医学、建筑、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成就,中国古代的都江堰、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开拓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这种意识,这种精神,在近现代从来表现得更为炽热。为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林则徐放眼望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洪仁轩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资本主义方案《资政新篇》,谭嗣同为了变法不惜流血牺牲。孙中山为民主共和的理想虽屡战屡败,但最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实现了他一生的伟大转变。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与教条主义作斗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打出了一个红色的中国。敢于直言,胸怀坦荡,笑对挫折的邓小平,根据中国的国情,开创了改革开放之路,我们才有了今天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这些先辈卓越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铸就了中华民族。作为老师,作为当代的历史老师,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利用课堂这个平台。把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转化学生的品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疑问。现代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标新立异。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念,创立新理论。如:中国古代有一幅“宋人《农耕图》”的插图。画面上表现的是夏收夏种的场面。我指着图中一个身穿长衫,打伞遮阳站立桥头,目扫农夫的人问道:“这是什么人?在干什么?”许多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是地主的狗腿子,在监督田庄的农民的劳动。我说:好。你们再换个角度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想想看,这是什么人?在干什么呢?于是学生安静下来了,但马上又活跃了,有的说,这是懂农活的管家,夏种夏收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抓住季节赶进度,才能不误农时。有的说,这个管家在抽查农活质量,适时调配劳动力,才能不误农时。有的说,《农耕图》展示了南方夏种夏收田庄中耕地、收割、打场、晾晒、入仓、灌溉、插秧等场面。这些农活插秧是关键。所以管理者出现在关键的场面上。这样,学生就冲破了思维定势,创新思维就得到了发展。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养成了质疑设问的学习习惯,每次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就会打破常规,从另一个角度甚至是反方向提出与题目相关的问题。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恰到好处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课堂中的评价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细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和发问,及时地捕获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教师应做出恰当的评价,以规范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或赞许,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积极强化;即使学生的回答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也应该在恰如其分的批评或否定之后引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反思自己思维过程的基础上探究问题的实质。 课堂中的评价,不应该仅仅是一种评判、更应该是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评价必须出于对学生潜能的信任感,要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热情,以引导深入,促进思维,鼓舞上进。只有这样,其评价才是有效而富有理性的,其评价才是客观而富有激励的。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活力四射的课堂情境,才能有效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真心实意地表扬学生、赞美学生,学生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和回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优秀的学生!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勤耕奋耘,一点一滴地积累,只要持之以恒,我们就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