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长海教育专栏 > 资源共享

立德树人 德育先行

发布者:cj_ysh   发布时间:2020-11-04 10:58:36   点击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在三尺讲台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也一次又一次迎来了新的面孔。由陌生到熟悉,孩子们和我们一同学习生活也不过短短数载光阴。我们的工作在不断地重复着,常常以工作忙没有时间为由,书读的少,对教育的思考更少。这次县进修学校为我们送来了《重新发现教育》一书,才使我有机会在书中重新发现教育。

    许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一颗心都是浮躁的,看得不够仔细,理解也不够深刻。下面就结合读书和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在书的第一章《教育的生态》中,谈及我们教育需要回归原生态,牢记教育的根本目的。我从事的是小学教育工作,无数次问自己,小学阶段到底该教给孩子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兴趣的培养,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北京大学师生时指明了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本。

    这让我想到了我教过的两个孩子,小学低年级时是这样的,一个成绩优异,几乎每个学期都是年级组第一,另一个成绩平平,经常都是70、80分,我当时对他的评价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但是他的成绩一直呈逐步提升的趋势。到小学高年级时处于班级中上水平,等到初中阶段成绩就比较突出了,高中成绩也很好。小学成绩突出的那个孩子,中学开始呈现下滑的趋势,到高中成绩更不理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回顾他们的成长经历,小学时成绩突出的那个孩子,家长在乎的只是他的成绩,只要有成绩就满足一切条件,有些小脾气家长老师也“惯着”。而成绩不突出的那个孩子,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虽然成绩不好,但从小一直坚持读书,家长也十分注重品德教育,家庭条件优越,生活习惯极为朴素,犯错一定严惩,虽然调皮但是妈妈生气时从不敢顶撞。因此这个孩子越来越优秀。而另一个原本成绩优异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虚荣心强,和同学攀比,家长批评受不了,叛逆期来得早,成绩下滑明显,且性格怪异。

书中《教育最终要给孩子什么》一节中讲到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核物理学家杨福家,初中被勒令退学,后进入格致中学。他没有提及格致中学教给了他多少知识,只谈到格致中学教给了他正确做人的道理。这不正是先立德后树人吗?立德是基础,树人是目的。

小学阶段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就是我们的目标。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我们面对的孩子是不完美的,常听老师抱怨“气死人了,不听讲,做题马虎……”要知道,没有差异就没有教育的发生,如果因为他不听讲就去批评孩子,效果也不好,有的孩子是越说他就越抵触。低年级时可采用表扬策略来激励,中高年级不妨幽默一些,“我今天变丑了吗?怎么有人都不往黑板看了。哎!太难过!”同学就会笑着起哄“老师你很美,都喜欢你。”跑神的也回过神来听讲了,其他同学精神头更足了……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是维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允许学生学不好、学不会,但不能允许不努力、上课睡觉。即使再不情愿,必要的学习任务必须完成,比如作业。作业可以商量着来写,但是不能一笔不动。学生的爱好可以不是学习,但他的爱好必须是对他有益的。比如不喜欢学习,喜欢劳动也可以。

记得这样一个故事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个记者问富兰克林:“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他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富兰克林说:“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些无疑是德育与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读书习惯……对孩子影响是一生的。反观我们的教育,好像什么都在抓,但是做起来又不够扎实。因为人们的观念中评价一个班级,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标准除了成绩还是成绩。忘记了要让孩子慢慢来。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只要智力没问题,不应该出现十分,二十分的现象,如果有一定是心理有问题,心理的问题靠德育来解决。

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重新发现教育,德育先行,立德树人,让自己和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