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美术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

发布者:cj_zhangyu   发布时间:2017-12-25 15:22:03   点击数: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采用互动式学习方法,把全班分成若干组,团队成员通过小组学习负责相应的任务内的合作和互动,这样的任务的每个成员都可以顺利完成。合作学习有以下特点:小组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合作学习的任务范围内的总体目标是完成学习任务并对成果进行评估。形成互动学习的模式,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合作学习是通过老师来定制学习任务,实现有效控制的教学,协作学习是一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的具有导向性的活动。
2、合作学习对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它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回归,使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主动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通过协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在学习的过程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持续的接触和沟通,将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由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带头思考,培养他们通过不同的观点来思考问题,发挥其自身能动性,开始用自己的想法去感受作品的魅力。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现状
首先,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影响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的关键。目前,初中美术教学合作学习现状存在合作学习内容制定不科学的现象,使得学生对合作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导致不佳的合作学习效果,初中美术教师在设置合作学习内容时,没有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与个体差异化进行,一些教育学习内容是困难的,学生协作学习一些非常复杂的内容的耐心短缺,所以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往往遇到不知道如何解决的困难,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有的教学内容非常简单,学生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效果。
第二,合作学习形式比较简单,合作学习的特点并不突出,美术协作学习是基于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在层出不穷的教师讲课之后,让学生用一个简单的合作空间来讨论,这种形式的合作还是摆脱不了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第三,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缺乏合作学习的机会以及合作学习环境,一些小的教学课堂空间有限,在有限的空间内,学生无法展开合作学习的方法;虽然有些学校有足够的协作学习的空间,但老师认为,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薄弱,一旦他们拥有了合作学习机会,学生一定会利用学习的机会做其他事情,所以老师为了维持教室的秩序,不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培养合作意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探索
首先,要建立一套良好的协作环境。将小组的合作学习应用到实践中时,往往在课堂上会出现混乱局面,教师可以教给学生道理,让学生慢慢改变自己的问题,而這将为学生创造教室良好的氛围,促进集体合作学习。恰如教学案例《美丽的校园》,人而不是单一存在于社会的个体,接受别人的帮助后也应该帮助别人,合作是人的社会生活中一个必要的技能。《美丽的校园》这堂课程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主要任务,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小组讨论合作。当你发现一些学生懒于自己动手而依靠组里的成员时,立即给学生点醒,让他记住之前的道理,然后让他积极投身合作学习,这也是学生们更愿意接受的方式。
其次,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并应结合每个学生的长处和教师自己的特点,在合理的范围内使队员们实现互补,以保证均衡集体之间的实力,不应有太大差距,使学生通过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创造出公平竞争的团队环境和合作形式。在安排组员座位时教师可以改变排座的传统方式,显示出独特的艺术形式,把座位各组不同的形状,如风扇或钻石等。在课堂上小组分排结束后,将有足够的时间发放给学生,使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来展示自己。
第三,探索多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合作学习中的各种方式,合作的形式,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在美术课堂实践教学中所采用的,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的着重点是,让小组成员进行语言交流,并让学生轮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最后这些学生完成后做一個简要的评价。在进行设计课的教学时,只是给这个问题的大致方向,让学生通过自由发挥其他内容,这一点能够给同学们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大家可以充分思考一个话题,发挥自己的优势,并最终设计出具有独特的工作风格的设计。在合作设计作品时,每位组员需完成的部分是不一样的。例如,在熊猫的设计中,第一组的成员绘制熊猫的一个大体的轮廓,完成后将画纸传给下一个组员,完成熊猫的眼睛,完成后再交给下一位组员,直到熊猫画完成。而如果第一个作品不满意,也可以重新进行新一轮的设计绘画,步骤与之前一致,直到组员都满意。这种方式考验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了它的作用。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