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美术

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

发布者:cj_zhangyu   发布时间:2015-12-30 10:36:34   点击数:

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
大连市长海县第三中学
胥义东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美术兴趣的培养是重要的,本文从若干角度探讨了培养美术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善于发现;不放弃;动手能力;因地制宜,特色教学;教学评价;
一、            美术兴趣的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是培养人格的。美术教育通过审美的教育完善人的品格。兴趣是这条路上的明灯,是开启这扇门的钥匙,非常重要。子曰:知诸,不如好诸,好住,不如乐诸。兴趣使我们走的路更长远,遇到荆棘也不会停止脚步;也可以在起跑线上,比别人发力迅猛。
二、美术兴趣的培养方法
1、从生活中善于发现
从生活中善于发现,是挖掘和提高美术兴趣的手段之一。比如:初一美术教材上册中12课《文化衫的设计制作》。文化衫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未必在课堂上能够知道文化衫的文化符号。这时候中央2套《是真的吗》节目正是破解蜡笔制作文化衫的真伪,把鲜活的视频材料应用在课堂上,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留心生活中的美术,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不放弃班级最后一名,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学校教育中,每个班级都有后进生或是顽劣生。他们是老师们头痛的对象。的确,病在肌肤,尚能治愈;病在五脏,难以根治。需要学校很多老师和其父母的更多时间花在这样的孩子身上。可悲的是父母的溺爱或是父母的外出打工及或是离异导致孩子更深的心里创伤。老师也并不是万能的。然而,美术学科是用观察和实践,表现人的情感的一门艺术。这样的孩子内心更敏感的,情感也是更丰富的,通过美术课堂和学校组织的美术课外小组的学习,使他们能培养集中注意力,发现生活的美,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张张美术作品,更是他们增强了对学习信心的重建,也利于其它学科的后进。
3、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美术的学习兴趣
跟高中和大学的美术教育有所不同,如果高中有更多的美术欣赏评述课,无可厚非。然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主要心里想的还是玩。中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加上网络生活的催熟,他们玩的更花样翻新。但初中美术教材里有很多的造型设计课,动脑动手的特别多,比如《大家动手做条龙》,还有以前初三的《发现与创造》改版到了初一上册。这些课程中,学生有兴趣做,当然教师要多启发引导,鼓励。很多国外学生动手能力强过中国学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善于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比较多。我们因为经济条件和工具材料的限制往往没有特别的重视。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制作了装饰品或日用品,树立了环保意识,“玩”的也开心,还增加了兴趣,何乐而不为?
4、因地制宜,特色教学,提高美术学习兴趣
我每每看到国画课中,老师和同学开心的用毛笔画牡丹、竹子、荷花、梅花、兰花、在最后排听课的我都兴奋不已。其实国画课是比较难上的。英语课、语文课注重听、说、读、写;而国画课是中国千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几十名学生拿来笔、墨、纸、砚和毛毡很不容易,经济条件差和父母不给买的也是正常情况的。今天的孩子汉字规范书写都困难,别说用毛笔画画了。看到老师示范笔墨的五色,花卉的艳丽。我在底下和孩子们一样跃跃欲试。
然而,美术老师不一定都会国画、版画、油画、雕塑。我是学油画出身,油画也不敢说精通到何种程度。但在素描造型课、色彩单元课、漫画设计等课上,可以放大自己的特长,搞特色教学,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
5、教学评价环节多多赞美,赞美教育是培养学生美术兴趣的最佳途径
当每个学生完成一幅作业后,想到的必然是希望老师或其他人看到后给予赞美、表扬或肯定。这样一来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自信心自然也就得到提高,从而会更加努力去完成下一次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当让这样一种潜在力量发挥它巨大的作用,使学生保持充沛的学习兴趣。
6、参与校内外美术活动,提高美术学习兴趣
很多小学的外墙是请壁画公司完成的,工作量很大,劳务费自然是很多的。而一所学校的美术老师也就是2-3名,也有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完成上几百几千个平方米的墙体创作。我在有一年的十一假期里,参与了大连市某中心小学的墙体彩绘,确实辛苦。前年,大连市有2名优秀美术教师到广鹿小学支援教育。她们带领班主任和其它科任老师及同学们参与了学校外墙的绘画工作。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完成了绘画工作,而且培养了合作意识和爱校爱家的品德,脸上、胳膊上、身上都挂了“彩”,但喜悦的笑容像花一样灿烂,美术兴趣是在活动中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的,班级的凝聚力提升了,学校的环境也得到了美化。
总之,美术的兴趣不完全是天生具备的,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培养和建立的,需要教育者集思广议,努力开拓,把学生的美术兴趣挖掘和创造出来,这样对美育大有帮助。笔者才疏学浅,论述有不正之处,请各位同行和老师不吝赐教;也做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共同来探讨美术兴趣培养的这一教育问题。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