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教育 > 干部培训 > 理论资源

文化建设:立校之本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3-09-18 13:34:19   点击数:


学校是文化的圣地,文化建设,当是学校的立身之本,是学校的魂兮所系。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文化就是以文“化”人。通过文化,来改变人的话语方式、思维走向、生命状态。所以,大凡有思想的校长,无一不在学校文化建设构建上匠心独运,从而让学校拥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动力。

    学校文化就其外延而言,主要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元素。三者各有不同,又相互关联,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精神文化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基础,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文化约束和规范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形成学校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条件。

    物质文化更多的呈示在显性层面,但它又都隐含着文化的因子。即使一块石头、一棵树木、几株小草,都会因文化的“参与”而拥有其独特的韵味。诸如雕塑、建筑、宣传栏等,更应当彰显出文化的特质。这样,让身在其中的师生,不但可以欣赏其物质之美,还可以感受文化的无穷魅力,并于不知不觉中与其文化融合,从而让心灵润滋、幸福生成。

    制度文化需要制度文本,更需要内化。有些学校的制度虽然装订成册,写在墙上,可是,由于没有得到师生的心理认可,结果演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这就是因为没有文而化之的缘由。所以,要想形成制度文化,就要在制度诞生之日起,思考何以内化的问题。那么,制度就不能是一个校长或几个领导一拍脑袋而成,它必须经由全校教师甚至学生的真正参与才能制订出来。而制订制度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了内化。在实施制度的过程中,并不是说不需要内化了,还要适时提醒,让大家对自己制订出来的制度有一种敬畏之心,让人人能自觉的去遵守。而且,要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不断的“跟进”,并给予恰当的评价,附以必要的奖惩。时间长了,师生就有了遵守制度的自觉意识,并逐渐形成习惯。这个时候,制度文化才算真正形成。制度文化一旦形成,学校管理就会变得相对简约,校长只是在制度管不着的时候行使其管理的权力,但也不是率意而行,还要与学校制度文化有着一种内在的和谐。并在此后适当的时机,制订出与之相应的新的制度,并慢慢形成制度文化。凡事须有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古已有之的共识。全球化时代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就是一个建立规范,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人治走向法治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所有社会成员都必须确立一种规范意识。
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关键。它由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教师誓言等构成,更多不是显现在表层,而是内隐在师生的心里,并自觉地外化成行动。师生的思想状态与精神面貌的优劣,重在学校精神文化的塑造。因此,有思想的校长,无一不高度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因为它可以在全校凝聚成巨大的思想能量,让人人精神向上、努力而为。即使学校物质条件很差,照样有着勃勃生机,创造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奇迹。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环境何其艰难,却成就了一批大师,培养了一大批社会精英。现在的一些学校,因其关注了精神文化的建设,也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岔河镇中学地处农村,却有着独特的精神景观:学校不设班主任,没有后勤老师,学生考试不监场,教师上班不考勤。可是,教师却能积极主动的工作,学生也都努力快乐的学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看来,精神文化有着特殊的生命张力。所以,创建优质的精神文化,就会让学校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能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通过邀请全国有思想有经验的专家与名校长开设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讲座,开发学校文化建设的网络视频,并在全国有效地传播,对于丰盈校长的思想与智慧,对于有效地提升学校管理品位,一定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