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综合实践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发布者:cj_zy   发布时间:2011-12-19 15:31:24   点击数: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郭元祥 姜平
 
[日期:2006-08-26]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杂志 作者:郭元祥 姜平
 
自2001年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学校课程领域五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经历了从课程内容开发研究,到有效实施策略探讨,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论教学研究等艰辛的历程。从起步阶段在国家级实验区的小范围试行,到目前在全国学校的广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在逐步走向常态与有效实施。为进一步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分析。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展
  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和课程改革实验区经过五年的研究与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取得了如下进展:
  (一)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
  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从理论研究到课程实施,课程的性质定位与基本价值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大家普遍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新课程的难点;是一门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课程;是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课程,即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丰富学生的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开设综合实践类课程,是时代发展下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世界各国的实践类课程的名称尽管不同,但核心价值是相同的。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以往的活动课的继承、发展和规范。
  2.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是本课程的基本理念。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充分体现该课程的主体性、生成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等本质特征。
 
(二)探索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系列问题,积累了有效的课程实施经验,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模式
  国家级和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在案例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主要有:
  1.校本开发实施模式
  全国绝大多数课程改革实验区都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与实施的优秀典型。校本开发实施模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规划,课程开设进入常态实施状况。
  2.区域整体推进模式
  全国有许多国家级和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非常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区域整体推进、加强管理、注重研究,效果显著。区域整体推进模式的特点是:第一,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重视,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第二,配备得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研员,研制区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规划。第三,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第四,注重教师培训,建立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教师团队。
  3.“学校+基地”推进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国内有不少地方十分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基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形成了“学校+基地”推进模式。该实践模式的特点是:第一,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基地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配备专职教师、多样化的实践素材、实践场所和设备,并能够提供大批学生食宿等基本生活和学习条件。第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与学校的合作。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切实解决了学生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并注重跟踪指导学生后续的活动过程。
 
(三)研究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初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难点,难点之一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制度是个空白,既没有地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制度,也没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细节问题,通过对这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地方和学校正在逐步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制度。
  地方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制度建设主要包括:1.地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划制度,目前,已经有部分省市出台了地方的规划或方案;2.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评价制度,有部分实验区开始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中考升学综合素质评价的范畴;3.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制度,规范教师指导的行为;4.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制度,涉及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等问题,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在特级教师评定中增列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列。
  (四)加强研究与合作,建设网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初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团队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组从2002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题研讨会,2002年11月武汉会议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理念,2003年河南洛阳会议的核心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管理,2004年成都会议的核心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2006年福州会议的核心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通过年会,探讨问题、交流经验、促进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施,目前的基本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通过网站建设,开展网络教研。“新思考”综合实践活动网、嘉兴综合实践活动网、柳州都乐网等,通过网络建设,为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资源素材、开展问题研讨、提供合作平台。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执行系统的问题
  目前,从实践层面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有教育行政部门的、有教师培训部门的、有教育研究部门的、有学校层面的、有教师层面的,总之,是个系统问题。
  1.教育行政部门方面的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有些地方没有及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政策,如,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的方式与程序,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基本标准等。(2)没有建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价机制。一些学校虽把课程安排进了课表,实际却形同虚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随意被学科课程占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的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时,只监控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课程,导致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不重视。(3)对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研究人员、指导教师的配备、安排比较随意,大多区县没有综合实践活动专门的教研人员,即使有的配备了,也是身兼数职。(4)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缺乏整合,全国各地大部分存在培训、教研机构两条线现象,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基于具体问题解决的研究,需要教研部门的指导。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则由培训部门负责。一些培训部门只负责教师培训,却不参与研究,研训不能很好结合,影响了培训效果。(5)有的地方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中考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有的地方虽然将其纳入了,效能却很低。
  2.教研部门的问题
  教研部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部分教研员身兼数职,而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视为副业,因而没有真正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与研究,缺乏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的能力。(2)个别地区还没能及时转变职能,扎扎实实地扎根学校进行基于具体问题解决的研究,而是一味采取行政手段推进,对学校专业引领意识淡薄。(3)一些地区对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等相关信息缺乏了解,缺乏研究意识,存在仅凭个人经验解决问题的现象。
 
3.学校方面的问题
  学校层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1)有的学校没有及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制度,不能通过制度的建设,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2)部分学校不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规定课时安排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被学科课程挤占现象严重。(3)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配备与安排不合理,有的学校设立一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全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的将综合实践课程搭给班主任,有的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给教学能力较差或者怀孕等需要照顾的教师。(4)学校缺乏整体研究、协同教学的氛围。(5)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类型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学生活动主题、活动类型单一片面,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的目标难以达成。
  4.教师层面的问题
  教师层面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由于许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的培训,甚至没有参加过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目。(2)一些教师缺乏研究意识,遇到具体问题不会通过理论学习、合作研讨、实践反思的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凭个人经验处理,导致指导过程中出现偏差。(3)由于工作任务重,参与新课程研究与实施的积极性不高,消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在个别学校教师中存在。(4)缺乏高水平的、及时的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缓慢。
  
 
(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技术问题
  1.课程内容开发的问题
  首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的学科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活动;其二,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三,课程内容教材化,教师对“预设性教材”的依赖性太强,有许多教师与学生围绕“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此外,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学生开展的主题活动过于单一,虽然经历了若干主题活动,但由于没有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类型进行分类指导,学生始终在重复某一种类型的活动方式。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师代替学生选择主题的现象严重,也导致了学生研究的主题有社会化和成人化倾向。
  其次,对国家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内容把握不清,有以劳动技术或信息技术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倾向。
  再次是存在教师“包办”综合实践活动的倾向。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价值追求,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由学生提出。而实践中一些地方却出现由教师设计并提供主题进行选择,甚至按照学习资源包在教师全程控制下开展“教学”,如果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永远没有孕育的空间。
 
2.教师过程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目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忽略过程。一方面是在过程中对教师自我思考与理念的忽略。从分析许多教师撰写的案例和文章看,往往是过程呈现有余,理性思考、自我反思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往往忽视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而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
  第二,指导策略的缺失。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程与方法的指引缺乏、目标的细化分解不够具体以及缺乏对学生研究深度和实质性体验、感受的引领。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目标针对性不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分解不够具体;二是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缺乏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三是缺乏一个比较宽泛而不失系统的方法系列的指导;四是缺乏研讨的氛围和习惯,没有就有关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和有针对性地研讨与设计;五是指导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观察、了解不够,没有提供及时的方法引导和必要的指导。
  第三,对活动方式的曲解。一方面,出现灌输式教学现象。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发学习方式的变革。现实中,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其知识的获得,忽视其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功能。另一方面,活动方式单一,缺乏多种活动方式的引领,如调查、采访的方法较为普遍,而观察、设计、实验、探究的活动方式容易被忽略。实践中,研究的过程不完整,缺乏必要的研究周期。活动方式单一,不能保证学生对研究主题或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分析与体验。
  第四,方法的规范性不足。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采取自然研究与社会研究的方法。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往往要综合运用调查研究、理论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关于自然问题的研究,也要运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方法意识和操作规范,这与教师的指导方式有关。
  3.评价中的问题
  对学生发展的评价过分地强调过程评价,忽略活动结果评价和学生对问题解决基本能力的评价。过分地偏重过程体验,而对学生发展的实际程度关注不够。
  缺乏具体评价指标,由于教师缺乏将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具体化的能力,导致指导教师不明确学生发展评价的具体指标,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发展评价的直接依据不足。
 
三、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基本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化的重点和难点。常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以下五个要点:
  1.研制校本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和方案
  学校应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划工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校提高课程设计能力,教师应提高课程意识。学校如果缺乏最基本的规划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很难进入常态实施。当然,其前提是学校领导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切实转变办学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进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学校应该制定“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学期方案”。
  2.形成比较稳定的多学科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
  学校应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门负责教师、主导教师、针对具体学生及相关主题的指导教师,构成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活动指导教师小组。
  在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题讲座、方法指导。教师指导要做到适时、适当、适应、适度。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要进入学期课程安排表,并按课程表的计划予以实施
  每学期3-6年级、7-8年级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要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除单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开设的课时不少于24课时。要统筹安排指导教师、课时。要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4.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课程资源库和基地
  初步形成各年级比较稳定的课程资源库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教研的经常化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研。每一所学校都要有自己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传统,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具体的问题,学校要组织教师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开展专题性的研讨,以便提出解决的方案。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