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教育 > 校本研修经验交流

教育科研的实效在于管理

发布者:cj_sfy   发布时间:2011-04-21 08:16:00   点击数:

教育科研是一项极其复杂并且具有高度创造性的研究活动,它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科研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育科研的管理。

一、加强区(县)教育科研的管理刻不容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展开,区(县)教育部门已经成为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枢纽。而区(县)教育科研工作的一些弊端逐渐浮现出来,使得对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来说,原本十分重要的教育科研工作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现状令人担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对当前区(县)的教育科研工作做一番冷思考。

1、立项急急切切,课题脱离实际。

调查数据显示93.56%的学校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是借教育科研工作为学校评文明校、达标校、示范校增加一块“金匾”。几乎100%的教师在评职称的时候,都拖用了教育科研这张“虎皮”。因此,那些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很多也是出于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需要,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至于所研究的课题是否切合校情,对教学有用,对学生有益,则不太关心。只要上级能批准立项,即使毫无下文,也万事大吉了。

区县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区(县)选题立项就是区(县)科研部门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学校实际研究能力,对学校申报的课题进行论证,从而确定校级研究的课题,并登记备案,公之于众的过程。对于重点课题必要时还要向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申请立项。

选题立项是对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如果学校功利性地理解这一环节,必然会使学校教育科研限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还会使那些有了一定价值的科研课题成了有头无尾的研究,大大降低了课题成功的可能性。所以,加强学校科研的选题立项管理,特别是对选题立项动机的审定,是教育科研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区(县)中小学校选题立项管理的一般程序是:(1)学校公布科研的重点方向和基本要求或招标课题,在广大教师中广泛酝酿研究的课题,并向上一级教育科研部门申领《课题申报表》。(2)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实事求是地、负责任地填写《课题申报表》,向上一级教育科研部门申报课题。(3)区(县)组成专家评审组,通过充分的沟通,对学校申报的课题从“实效性、科学性、创造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论证,必要时也可以请申报人修改后再论证。(4)将通过论证审定的课题,一方面列表公布,一方面分别建立研究档案,而后进入全程管理。

2、过程松松散散,研究可有可无。

教育科研的过程是整个研究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质量。然而,目前85.2%学校的研究过程呈松松散散的状况,只是“闭门造车”式的在办公室里,准备上头中期检查要用的文字材料,或把其他诸如文明校评估,“双高普九”评估,“对县督导”评估等各类评估要用的“材料”拼凑在一起,臆造数据,应付了之,更何况还有相当一部分区(县)中期检查流于形式,有的根本没有中期评估这个管理环节。因此,在批准立项后,研究已经成为可有可无的事了。

研究过程是教育科研至关重要的环节,课题的具体实施以及最终的成效往往取决与实施的过程。一般要求学校根据课题的总体精神制定科研计划,培训队伍,并由课题负责人组织研究。区(县)教育科研管理者应充分尊重课题负责人的意见,给课题负责人以较大的自主权和宽松民主的环境。同时还要协调好全区(县)各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做好支持与服务工作,组织好区(县)级学术研讨交流,检查指导与评估验收工作,同时科研管理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

3、结题匆匆忙忙,成果忽视学生。

预期的研究时间到了,有的学校会催促教育科研部门进行结题验收,有的学校在验收中为迎合验收人员或有关领导的口味,对“成果”的包装过度;有的则早就忘记自己当初立项的课题是什么、什么时候结题的,造成立项后就没事的现象;有的学校,甚至教育科研部门忙于为新的需要考虑新的课题立项,索性把这个环节给“忽略”过去了。如果正常的科研结题都无法保证,更何况对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即便是参与该课题研究的教师也不敢把自己的“成果”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因此,成果的推广便是不在“议事日程”之中,还会有谁去考虑“成果”对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带来什么好处?

结题这个环节在教育科研中不可忽视,结题评估直接影响到成果的推广以及享用范围。因此,区(县)在对学校课题进行结题评估时,要从课题的价值与意义、研究过程的科学性、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价值、课题是否值得推广以及享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客观地评价。

二、对区(县)教育科研管理的几点思考

教育越是有问题,越需要教育科学研究的实效性。要使得教育科学研究有实效性,就要加强对教育科研的管理,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

(一)要加强教育科研宣传的管理

首先,要花大力气宣传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让教育科研得到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其次要揭开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让教育科研走进学校、走进教学,走进教师的心里去,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另外还要精心营造学校教育科研的氛围,要使教育科研成为一切教育改革的先导。

(二)要加强教育科研队伍的管理

可以采用“滚雪球”的办法培训骨干,从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等开始,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并充分发挥这支力量的作用,努力促进骨干网络的形成。要以基层单位为子系统,组成区(县)科研骨干网络系统,定期交流工作,以加强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增强大系统的工作力度,利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提高管理水平。

(三)要加强教育科研团体的管理

要充分发挥区(县)教育学会的研究功能,建立健全从教育行政管理到以学科门类为单位的教育研究会,上通教育行政部门,下接基层学校,搭建平台,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研究和实验活动。

(四)要加强教育科研基地的管理

要构建一种新颖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形式去推进区(县)教育科研的发展,那就是要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若干个区(县)级的教育科研基地,成为区(县)教育科研的攻坚力量和排头兵。每一个基地在某一个研究领域内发挥研究中心的作用,始终站在这项研究的前列,承担至少区(县)一级乃至更高层次的课题研究,力争取得有价值的成果,为全区(县)教育决策、教育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推进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全区(县)取得重大成果的孵化基地。区(县)级教育科研基地也应当是全区(县)高规格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实验场所,力争数年后产生一批在全区(县),本市甚至省内有影响的,代表本区(县)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知名教师,在全区(县)培养出一支科研业务素质较高的教育科研队伍。努力把基地建成为所研究项目的情报中心,并把情报融入全区(县)教育科研信息网络,为其他基地项目的研究提供相应的服务。

(五)要加强教育科研程序和效果的管理

加强程序的管理是现代管理控制理论的需要。现代管理的计划理论认为:程序是一种计划,它规定了处理将要进行研究活动的例行方法。我们要对下列程序加强管理,一是随时思考,发现问题,认真确定科研目标;二是努力规范研究程序,其中包括选择立项课题,制定阶段计划,确定研究方法,搜集过程资料,进行实验论证,撰写科研报告或论文,鉴定研究成果,确定推广范围。

我们要坚持运用评价的原理和技术,根据中小学教育教学目标,对学校教育科研活动全程的管理,效能成果的水平、质量以及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对教育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效果的优劣,作一种带有量化性的动态的价值判断,深入探究教育科研的评价方法。

(六)要加强对教育科研规模的管理

区(县)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在科研理论水平上,很多还没有达到专家学者的水平,但是他们的实践经验却是很多专家学者所达不到的,而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地是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应当以小课题研究为主,做到一个课题能解决一个问题为宜。

此外,还要注意形成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规模的研究同时并存的局面,如教师个人研究、学校集体研究、全区(县)规模研究、区(县)际规模的研究、省际规模的研究,甚至国际间的研究。

(七)要加强教育科研制度的管理

区(县)对教育科研制度的管理,是对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其中包括:在懂业务会指导基础上的领导负责制度、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的全区(县)科研规划制度、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课题审定立项制度、在与时俱进基础上的科研队伍培训提高制度、在科学真实基础上的中期评估制度、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成果管理制度、在全程管理基础上的目标考核制度、在榜样激励基础上的科研表彰制度、在研究必需基础上的经费使用制度、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基础上的信息情报制度等等。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