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教育 > 干部培训 > 校长园地

校长教学领导的六种类型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1-03-11 14:42:10   点击数:


作者简介:王世伟 黄崴/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广州510275)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教师教学效能的学校改进研究”(09YJC880104)的部分成果。

    教学领导可从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探讨。从狭义上来说,中小校长教学领导是指校长介入教学内容设计、观察现场教学、进行教学管理与教学监督等行为;从广义上来说,则所有能“提升教师教学效能”与“学生学习成效”的领导行为都是校长教学领导的范畴。[1]国外文献中有关教学领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校长的有效教学领导行为以及校长在教学领导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在教学领导行为方面,海林杰(Hallinger)提出的教学领导三层面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即界定学校任务、管理教学计划、提升学校气氛;[2]史密斯(Smith)和安德鲁斯(Andrews)则提出教学领导者应扮演资源提供者、教学的资源、沟通者、可见的存在者四种角色。[3]还有很多学者提出了类似观点,在此不做展开。上述观点拓展了我们对校长角色的认识。本文在借鉴西方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领导内涵由刚性到柔性,领导目标由明确到模糊、领导范围从狭小到宽泛、领导方式由直接到间接的逻辑顺序,将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的风格分为六种类型。

    一、事务型教学领导

    事务型教学领导把教学当成一项需要直接处理的重要事务,会直接干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事务型领导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必躬亲式,既重视关键事项,也会亲自过问很多细节问题。这种类型的校长会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之后经常进入课堂听课,评点教师的教学,对教师如何落实教学提出具体建议。另一种则是“抓大放小”式,只关注一些重大教学事务与活动。这种类型的校长通过组织一些教学研讨活动,过问关键学科或年级的重大教学事务,树立一些教师典型,从而产生示范作用,在全校传播自己的教学理念。

    此种类型的校长通过展现自身在课程与教学方面具有的知识与技能,与教师进行广泛互动,以实际行为促进教师教学效能的提升。在西方国家,此种类型的校长往往要亲自主持以下教学事务:(1)校长能和教师讨论教学的问题。(2)校长有教室观察的评估表,记录听课的时间和频率。(3)教室观察后能有研讨会议,会议记录能适时提供给教师参考。(4)教师能参与对教学观察结果的分析。(5)校长能与教师合作搜集资料、设计教学,分析和评估教师自己的年度表现与成效。(6)教师能观摩同事的教学并给予回馈,而校长要支持这种听课活动。(7)每位教师的评估计划与年度目标都要备案,供查阅与评估之用。(8)教师的年度评估结果能反应出每年的特色,如目标的完成与否、教学成效的评估和未来年度目标与效果。(9)对实习教师或教学能力不足之教师,能够给予更进一步的协助。[4]

    除了要处理以上教学事务之外,有西方学者更进一步提出,这类校长应扮演“可见的存在者”的角色,直接参与重要的教学活动,让教师感觉其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亲身参与者,体现出事务型教学领导的特点。由于能出现在正式与非正式场合中,能在教学中作出示范,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就得以强化,校长也能获得学校日常教学的第一手资料。[5]

    在西方国家,事务型教学领导有其思想渊源。校长(principal)一词本来就是首席教师(principal teacher)之意,是用来指称教师之中负有责任者(the one in charge),因此,校长也就是指具有教师身份的“超级教师”(super teacher)。因为工业化以及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以及英美中小学校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致使校长的工作多着重在管理层面,所担负的“首席教师”的责任和任务减少,“principal teacher”就变成只是“principal”。扮演“首席教师”角色的校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实干家,他们在提出教学的愿景与目标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落实教学愿景与实现教学目标上,与教师一起探索各种具体的措施与方法。我国中小学校长大多数属于“首席教师”一类,他们绝大多数是“教而从优”成为校长的,在领导教学工作时主要从具体方面着手,一些校长还亲自兼任某门课的教学或者给教师上示范课,经常走进课堂听常规课。

    二、目标监控型教学领导

    由事务型教学领导主持的学校,校长往往很辛苦,教师们也十分紧张。相比较而言,目标监控型领导就要省心很多。此种类型的校长不直接干预教师教学,不直接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明确要求。校长最重视教师对预定目标的达成度,关注教师是否取得教学成效,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竞赛获奖等情况来判断不同年级、学科教师的教学业绩,根据业绩对教师进行奖惩。具体来说,目标监控型教学领导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扮演好以下三种角色。

    首先要扮演目标内容的设计者。在制订学校发展计划的过程中,校长首先确立学校发展的愿景,根据愿景进一步提出教师在教学上应达到的短期、中期与长期目标。在目标指引下,校长要清晰界定学校各个部门、各级领导与教师承担的子目标,以及可以行使的权力与应该履行的职责。校长向全校员工说明学校某个阶段的教育目标,要求各年级以及学科制订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合理的目标在内容上应符合明智(Smart)原则:S是指具体的(specific),M是指可测量的(measurable),A是指可达到的(attainable),R是指相关的(relevant),T是指以时间为基础的(time-based)。[6]从以上标准出发,学校的教学目标应符合以下要求:说明不同成员在实现教学目标中的具体职责与任务,说明评估教师业绩的标准、方式以及教师要做出的绩效表现,目标是教师可以实现的,要达成的目标是非常实际的、结果导向的,说明任务完成的时间等。

    其次要扮演目标落实的引领者。如果教师专业水准较高,要实现的目标难度不大,校长在进行目标领导时可以“不问过程,只问结果”。但如果教师专业水准不高,目标又较难实现,一个负责任的校长就不仅要重视目标的达成,也要关注目标实现的过程。领导者应想方设法创造有利条件发挥组织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探索有效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引领教师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再次要扮演目标实现的评估者。校长要善于评估师生完成既定工作目标的情况。校长要严格按照一开始所设定的标准,发展出完善的、适合本校情况的评估工具与方法,尽量通过科学而又人性化的方式来评估教师。评估时,要全面考虑教师的业绩。为提高评价的公正性与公信力,在评价主体上应做到个体差异评价、学生评价、同事评价、领导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评价手段上兼顾量化与质化,评价结果上兼顾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最后,校长基于评估结果进行奖惩,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如果某年级组、学科组以及个别教师完成目标的情况较好,就根据业绩进行嘉奖、加薪、升职以及资源倾斜;反之,则进行批评、警告、降薪、记过与调职。上述做法集中反映了评估的鉴别性功能,如果从发展性评估的理念出发,奖惩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因此,校长还要肩负起协助得分较低的教师改进教学的重任,不能给他们贴上不“合格教师”的标签后任其自生自灭,而是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限来改进教学。校长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准的提升:与教师亲自面谈,协助并督促教师制订改进教学的计划,主持教学研讨会讨论解决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在职进修及专业发展的机会。为了确保目标评估效果的实效性与持久性,避免教学改进计划虎头蛇尾,校长还要责成相关领导或亲自进行追踪评价,了解教师在评估后的发展情况,把握教师是否根据他人建议来改进教学、是否探索出适合所教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制度约束型教学领导

    制度约束型的教学领导者,不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具体建议,而是通过学校教学规章制度来领导教学。制度约束型教学领导的主要职责有三方面:

    首先,要提出教学制度草案。校长要提出科学合理的制度草案就要多进行专业学习,深入理解教学制度在学校运作中的作用,充分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的教学制度,然后对本校不同职能部门的实际运作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建构起在业内处于前沿同时又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制度。此外,校长还要多深入观察,将学校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常规总结出来,上升为学校的制度,对多数教师的教学产生规范与引导作用。

    其次,要做好制度的决策、审议与修订工作。校长要组织各种会议,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决策之中,对草案进行完善;在对制度进行研讨的过程中,校长要引导教师不断理解学校教学制度的意义,从而提升教师对教学制度的认同度。决策之后,还要进行科学的审议与修订。当然,以上所说的是制度性教学领导的理想状态,实际上很多中小学的教学制度,往往是由校长或者教导主任等提出,学校主要领导在小范围讨论以后就予以颁布并在全校执行。制度的制订缺少民主决策的过程,这很可能就会导致教师的认同度较低。

    再次,要督促校内的职能部门按照教学规章制度办事,提出落实规章制度的相应方法与策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中国的特殊文化与国情,好的制度往往一到实践中就会走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校长要监督教学制度的执行,提升组织的执行力,切实发挥制度对规范、引领教师教学的积极作用。

    四、资源保障型教学领导

    学校教学要朝着某方面发展,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源;而具备了何种性质的资源,学校就有可能在这种资源所支撑的空间内发展。因此,教学资源对教师的教学发挥着重要的支援性与保障性作用。学校所需的教学资源复杂多样。从资源的功能来说,教学资源分为实体性资源与保障性资源。实体性资源包括课程与教学资源、教师资源与学生资源,保障性资源包括人财物、上级领导的支持、家长的支持与社区的配合等。校长只有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把关键性资源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上,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资源保障型教学领导秉持资源保障的理念,校长的主要职责是提供教学资源上的保障。校长从台前退居幕后,扮演起管家的角色,变成一个尽职尽责的后勤保障人员。具体来说,校长要扮演起资源开发者、分配者、经营者及监督者四重角色。

    首先,校长要善于开发各种对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有帮助的资源。校长不能让已有的校内资源闲置,将其利用价值充分开发出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更为重要的是,校长要善于寻求新的校外资源,包括校友资源、社区资源、上级主管部门掌控的资源、家长资源以及社会各界的资源等。

    其次,校长要向教师提供各类充足的资源,妥善分配校内的各种资源。校长确保把学校的有限资源交到最需要的教师手中,保证资源分配均衡,确保每位教师都能获得教学所需资源。

    再次,校长要做一个精明的资源经营者。校长要估计某种资源可能会产生的效益,要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分享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性与生长性,一部分员工在使用学校的稀缺资源时,校长不妨要求他们自己发展起来之后要回馈大家,为学校贡献或争取更多、更宝贵的资源,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性。

    最后,校长要扮演好资源使用的监督者角色。校长要监督资源的使用情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中国学校中,一方面薄弱学校缺少资源,另一方面一些受政府重视的学校又存在浪费资源的现象。比如:一些学校会花费高昂建设豪华校门,培育昂贵但学生又不能休憩的草坪,每年开销数目惊人的招待费,等等。因此,校长要制订一个节省开支、避免浪费的计划,确保学校资源最大限度地用在教学上,并且要让这些资源发挥最佳效用。

    五、心理激励与保健型教学领导

    心理激励与保健型教学领导善于培育教师的积极心理,不断鼓励教师,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教师发挥其最大潜能。校长要成为教师健康心理的引导者,首先自己要心理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要学会自我排解与调控,避免形成负向的消极心态。其次,校长要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经常憧憬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此来感染教师。再次,校长应该对教师提出积极的心理期待,鼓励教师不断超越已有的教学水平,激励教师追求其工作的内在价值,充分挖掘教师潜能。

    作为心理激励与保健型教学领导,一方面校长要激发教师的积极心理;另一方面,校长也要正视教师的消极心理,关注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困惑,帮助教师排解心理上的困惑。这一方面不妨称之为心理保健。在当前新的课程内容不断推出、教学方法不断革新的背景下,教师压力与职业倦怠感增强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一位优秀校长应正视教师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对教师进行积极的干预。具体说来,要重视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校长以及相关领导者要利用一切机会与教师谈心,充当教师的精神减压器与加油站,帮助教师克服对教学改革的抵触情绪与畏惧感,以积极向上的姿态从事教学。其次,定期组织各种娱乐以及心理游戏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教师缓解压力、释放情绪。再次,学校应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心理测量与咨询服务。学校可以聘请专家进行心理讲座,介绍一些缓解心理压力的策略;定期为教师进行心理测量,把握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用好本校的心理教师,让他们不仅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也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六、文化陶冶型教学领导

    文化陶冶型教学领导是一种隐性的教学领导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领导者不直接干涉教学,主要是通过文化陶冶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深刻的、整体性的影响。由此理念出发,一位教学领导者要营造促进教师教学的文化,以年级、学科等为单位营造专业学习共同体,把学校打造成学习型文化组织。文化是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所学校在孕育其独特文化时,要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提炼出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本土经验,传播并发扬本校的教学文化。

    校长要在文化层面上推动教学领导,首先就要建构“教学是学校工作核心”的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指导下,一个组织要形成清晰的发展愿景。从教学愿景的建构上来说,校长为员工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并将其变成组织的教学愿景;提出教学愿景后,要传播教学愿景,在全校形成共识;从学校愿景出发,引领教师制订发展规划并确立工作目标。

    从关键要素上看,组织文化体现在上文所述的核心价值观与总体愿景上;从整体上来看,组织文化体现在组织氛围、组织制度与物理环境上。文化陶冶型教学领导要善于营造一种重视教学、关注教学的精神氛围,将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精神氛围中。在一种团结和谐、充满人性关怀又严谨务实、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中,教师自然会产生一种不断改进教学的动力。组织的文化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也渗透在组织制度之中,在组织的运作机制、方式与规则中得到彰显。此外,学校精心布置的物理环境,每一堵墙之上、每一个角落之中,都传递着学校的文化。文化编制成一张无边无际的网,让你不知不觉中熟悉某种观点,耳濡目染某种氛围,无意中便认同了某种价值观。

    结  语

    以上六种类型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别,而适用于不同的学校情境。对一所学校而言,到底何种教学领导类型比较适合,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校长的专业水准、学校教师成熟度与组织的成熟度。

    校长的专业水准分为学科专业水准与领导水准。就学科专业水准来说,如果校长是某一学科的教学专家,那么可以采取事务型的领导风格,直接布置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否则,就要授权给副校长、教导主任以及学科组长,校长进行目标监控与教学制度的完善,或者以柔性方式来领导教学。就领导水准来说,如果校长的个人素质较高,具有比较高超的领导艺术,则可以通过柔性风格来领导教学,既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专业发展资源,对教师进行精神激励,也可以培育一种学习型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教学。而如果校长的领导能力一般,则可能还要软硬兼施。

    影响教师教学领导风格的教师成熟度表现在两方面:主动改进教学的意愿与教学水平。如果教师既有改进教学的主观意愿,教学水平也较高,可采取比较柔性的领导风格。如果教师改进教学的意愿不强,则校长可能要软硬兼施,既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指导、目标监控与制度约束等,促进教师的教学在短时间内有较大改观;也要提供教学所需资源,进行心理激励,营造一种促进教师教学的文化,在无形中影响教师、改变教师。就教学水平而言,如果教师亟需改进,则采取事务型与目标达成型的领导方式见效较快。

    就组织的成熟度而言,如果组织成熟度较低,存在组织凝聚力不强或执行力较低等情况,则校长在领导教学时很大程度上要诉诸个人权威,通过硬手段直接影响教学,前三种类型比较适合。反之,如果组织成熟度较高,则校长要更多地给教师等基层人员赋权增能,达到柔性领导的境界。

    参考文献

    [1]Hallinger,P.The evolving role of American principal:From managerial to instructional to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1992,(3).
    [2]Hallinger,P.,&Murphy,J.Assessing and developing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7,(1).
    [3]Smith,W.F.,&Andrews,R.L.Instructional leadership:How principals make a difference[M].Alexandri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89.1.
    [4]Smith,W.F.,&Andrews,R.L.Instructional leadership:How principals make a difference[M].Alexandri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89.45.
    [5]Smith,W.F.,&Andrews,R.L.Instructional leadership:How principals make a difference[M].Alexandri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89.18.
    [6][美]丹尼尔森.学校改进之框架:提高学生成就[M].陈萍,覃云云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92-193.

    《教育发展研究》2010.18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