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教育 > 干部培训 > 理论资源

扫描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发布者:cj_ysh   发布时间:2010-04-29 08:39:17   点击数:


扫描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在各地逐步落实,实施过程中涌现出的一些问题让改革在争议中前行。如何让绩效工资改革顺利平稳实施,也成为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教育系统的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这一政策的落实情况到底怎么样?32日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0)》中,公布了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柴纯青和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王雄联合主笔的《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

此次调查总体反映了200912月前该政策的实施情况,结果表明,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总体上教师的工资增幅明显。但是由于执行时日不长,执行层面问题较多,经费保障和财政分担机制、政策贯彻的措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农村教师心理预期高

参与调查的教师中,表示支持绩效工资改革政策的教师占81.65%,其中“很支持”的教师有46.69%,表明大多数教师对该政策是持正面态度,非常认同与支持该政策;有限支持的教师为34.96%,说明了教师们的理性与观望态度。

不过,相信该政策能完全实施的教师只有17.35%,担心打折扣的教师多达70.66%,不相信的教师占11.49%

关于未来的工资能否增加,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69.98%的教师表示乐观,认为“工资可能会增加”。其中,东部地区有69.35%的教师持此预期,而中部和西部的该比例也分别达到了67.74%70.80%

与此同时,也有8.76%的教师认为政策实施后的“工资可能会减少”,有12.32%的教师认为“可能没什么变化”,说明两成多教师对政策执行存在担忧。

针对“70%基础性绩效工资加上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部发放后,您预计每月比以前增加多少工资”的问题,预计每月增加5001000元的教师最多,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9.31%

具体来看,29.41%的县城学校教师、24.50%的地市级学校教师、14.14%的农村和乡镇学校教师以及11.76%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学校教师,做出了这样的预期。

同时,农村和乡镇教师选择“10001500元”的最多,占到参与调查农村和乡镇教师的17.17%。研究者分析,这可能与明确“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政策有关,导致农村教师的心理预期提高。

而在预期增加3000元以上的教师中,来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最多,占这个被调查群体的5.88%

工资增幅明显 中西部变化小

此次调查中,近九成的被调查教师所在学校“只发放了70%的基础性绩效工资,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要到本学期(2009年下半学期)结束才能发放”,只有2.68%的教师表示“全部都发放了”。由此看出,绝大部分地区在200912月前只发放了基础性绩效工资。

调查显示,实施绩效工资前,月工资水平在2000元以下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59.16%;在3000元以上的教师只占了7.07%。其中,月工资水平在15002000元之间的教师数量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28.85%。在发放了70%的绩效工资后,每月工资在2000元以下的教师比降到26.39%20003000元的教师比例上升到43.76%3000元以上教师比例则增加到24.90%。总体上看,教师们的工资是增加了,而且增幅很明显。

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变化明显,每月工资在20002500元之间的教师人数下降,但工资水平在25003000元、30003500元、3500元以上档次的教师人数显著增多。西部地区每月工资在25003000元之间的教师也比实施前增加了近9个百分点,而工资水平处于10002000元的教师人数则下降了26个百分点。

选择“每月工资没有增加”的教师,西部、中部与东部有明显差异,11.80%的西部教师和11.29%的中部教师认为工资没有增加,东部教师作此选择的只有5.91%。研究者认为,这反映出西部和中部的绩效工资尚未到位。

实施程序与标准出问题

在绩效工资改革中,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涉及更多关键性的考核标准,直接关乎能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等问题。

政策明确了“师德”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同时,考核标准不得与升学率挂钩。此次调查显示,同意用“师德”作为考核标准的教师占到六成,不同意的接近两成。明确不同意用升学率标准考核教师绩效的教师占到67.97%,且东、中、西部地区教师对此的态度表现出高度的一致。

教育部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中明文规定:“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教育专家认为,这是学校进一步改革办学体制、适应社会转型的重要契机。

但是,此次调查显示,多数学校并没有认真执行相关文件精神。只有22.49%的教师表示,在制定教师绩效考核方案时,“有教师代表参加”;19.0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教师代表参加”;还有55.01%的教师“不知道”教师有参与制定方案的权利。研究者分析,这反映了学校管理体制的滞后和程序公平的现状。与此同时,同意由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定实施规则的占85.81%。“可见,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意愿很强烈,只是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研究者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教师们提出考核过程中存在“为什么不进行月度考核”、“依然以职称学历教龄为主,难以体现实际工作差异”、“吃大锅饭的情况不少,对突出的教师奖励不够”、“部分行政人员可以不劳而获”等问题。部分教师还表示,考核没有更好的标准,最后可能会出现“过分与成绩挂钩”、“过于细化”、“导致教师追求成绩和升学率”、“使减负变增负”等问题,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3.42%的教师工资达公务员水平

47.1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绩效工资政策体现了向农村教师倾斜。其中,西部地区的教师认为已向农村倾斜的占54.31%,是三个地区中最高的;其余依次为东部地区(45.16%)和中部地区(37.09%)。总体看来,有22.49%的教师认为政策未体现倾斜;还有25.67%的教师表示对这一情况“不清楚”。

谈到对绩效工资改革的预期时,有17.84%的教师认为“能达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可是,调查结果表明,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后,只有3.42%的教师选择“达到了”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远远低于此前预期水平。

此外,还有超过三成的教师认为“差距仍然在拉大”。总体看来,近九成的教师认为绩效工资改革没有达到政策规定的效果。对此,受访教师认为有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公务员隐性收入高”以及“教师工资不可能与公务员的工资同步涨”。

政策实施前,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会提高,但政策实施后,这一比例下降到不到两成。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政策实施前态度不明的人不少,实施后态度不明的人大量减少;而认为政策实施前后“没什么变化”的人却大量上升,所占比例由此前的两成多上升为六成多。

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三个地区在“积极性降低”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西部地区教师认为“积极性降低”的人数少了,可能与此前工资过低有关;东部地区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可能与原有工资较高有关;而中部地区人数升高最多,其中原因需要进一步探究。

促进教育均衡 难撼应试教育

绩效工资政策采取“以县为主”的财政分担原则,所以此次调查着重调研了“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约半数接受调查的教师认为,在政策实施前,本区域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有很大差距”或“有一定差距”。

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后,认为校际间工资差距缩小的教师占到总数的42.78%,说明绩效工资政策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方面已有所改观,不过问题依然很大。访谈中,很多教师表示,同市不同区之间、本地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主要是因为“重点学校能收择校费”。而城乡差别大,原因是“城里教师灰色收入高”。

此次绩效工资改革政策非常清晰地界定了一个标准,即“绩效考核不得与升学率挂钩”。对此,此次调查提出了“实施绩效工资后教师是否更重视考试分数了”的问题。“选择‘没有变化’的教师高达47.67%,意味着‘应试教育’没有松动,这可能与政策实施不久尚未见到效果有关。但选择‘是’的教师竟有33.25%,反映了在考试评价制度未改变的前提下,难以达到教师不重视分数的预期,同时反映了基层学校在绩效工资体系下缺乏评价‘抓手’、急需外部支持的现状。”研究者在报告中分析。

绩效工资改革后,四成多教师认为学校内部工资差距“进一步拉大”;两成多教师认为“差距缩小了”;另外有13.93%的教师感觉“没有变化”。

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学校内部的工资差距呢?53.54%的教师认为学校内部工资差距“主要体现在职称上”,有18.90%的教师认为差距 “体现在领导与教师之间”;认为差距体现在“工作量大小之间”的只占受调查教师总数的13.69%。这说明,决定学校内部绩效工资差距的核心因素不是工作量,而是职称等因素。这与政策计划实施的初衷不甚一致。

样本说明:共有409名来自东、中、西部地区的教师参与了调查,其中东部地区样本数量为186个,分布在江苏、浙江、山东三省;中部62个,主要分布在湖北、安徽等省;西部161个,分布在贵州、四川和陕西等省。

填写问卷的教师中,来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学校的教师占54.2%;来自县城、乡镇和农村学校的教师占45.98%。其中,普通教师占68.72%。填写问卷的教师中,来自中学的占59.40%,其中来自普通中学的教师占54.52%;来自小学的教师有38.12%,其中来自乡镇中心小学、乡村中心小学、农村村小的教师共占16.13%

引自《现代教育报》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