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教育 > 干部培训 > 理论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校长听课和分析课的思想研究

发布者:cj_ysh   发布时间:2009-12-10 09:54:45   点击数: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校长听课和分析课的思想研究

焦佩蝉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在其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有22年在一所乡村中学帕夫雷什中学担任校长。长期的管理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校长工作经验,加之秉笔勤书,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校长听课和分析课,便是其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校教育经历变革之际,我们借鉴苏霍姆林斯基这一管理思想,对于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校长听课和分析课的意义
  听课和分析课是苏霍姆林斯基实现教育思想领导的主要途径。基于毕生的教育探索,苏霍姆林斯基对校长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提出了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行政领导这一至理名言。所谓教育思想的领导,就是按教育规律办学,用科学的教育思想领导学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校长必须充当教育科学规律的实践者,即率领全体教师把教育科学规律付诸实践;二是校长还应是教育科学规律的探索者,即率领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创造性地发展教育思想,形成一定的教育信念。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校长,那首先你得努力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教学论专家和好的教育者。他认为:属于校长首位的,不是事务性工作,而是教育问题。因而,在学校管理中,他非常重视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和管理,重视对教育经验的分析和总结,努力实行教育思想的领导
  怎样做好对学校教育思想的领导呢?苏霍姆林斯基选准的入手点即研究课堂教学。他说:课,是教育思想的源泉所在课,是教育信念萌发的园地。于是,听课和分析课就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项主要工作。他常年亲自授课,坚持每天至少听两节课,这一规定雷打不动。他说:如果明天要开会,那就意味着今天要多听两节课。通过听课和分析课,校长才能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他认为,不听课或听课少的领导,就像在黑夜里走路一样,可以把他们比作被蒙着眼睛的工程师来到工地上,听到些,但什么也看不见,不了解,也不理解。通过听课和分析课,研究教学中的教育问题,创造性地发展教育思想,在全体教师中形成教育信念,从而推动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不断进行着这样的实验。如他发现初中阶段学生不及格分数比小学大量增加,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苏霍姆林斯基开始用半年的时间,每天在小学听一节课,在初中听一节课,通过听、分析和思考,他得出初步结论:小学阶段应让儿童掌握读、写、算、观察、表达五种学习技术,初中阶段不及格人数增多,原因在于小学没教会学生这些技能。他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老师们,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全体教师也开始观察、研究这一问题,最后形成一致看法:掌握基本技能是儿童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方面,读的技能在学习中占据着首要地位,这一点成为帕夫雷什中学全体教师的教育信念,使全体教师开始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项研究从听课、分析课开始,由校长个人的看法,逐渐变成全体教师的集体信念,由此推动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也实现了教学工作的科学组织与管理。
  二、校长应怎样听课和分析课
  对于听课和分析课,苏霍姆林斯基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获得了深刻的体会,作了具体阐述,归纳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
  1.校长在听课、分析课中的角色即教学工作的研究者和促进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听课和分析课时,不应以领导者、检查者自居,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教师,特别是不能把一节课简单地分为几条优缺点,而应和教师志同道合,共同探讨课堂教学的规律性,找出难点,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即和教师互研互磋,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他分析校长和教师关系不融洽的原因,一是校长不经常听课;二是校长听课就是找教师的差错。这使教师内心不欢迎校长来听课,如果校长来了,这堂课就不是讲给学生听的,而是专门上给校长看的假课了。
  2.校长听课和分析课的内容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全过程
  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智能、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因而在听课、评课中,苏霍姆林斯基关注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学的每一环节都从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分析师生的双向活动。
  首先是课堂教学的条件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要传授给学生一分知识,头脑里要有十分知识的储备,要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反之,教师如果只是勉强应付当天要教的一段教材,那他教的学生是很难成才的。他要求教师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不断地补充其知识的大海,这样,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就越宽广,促进学生发展的质量的提高也就越明显。因而听课中,苏霍姆林斯基首先研究教师的智力实质、学术眼界、精神兴趣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发展。
  其次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学习,反对课堂上搞集体作业的形式,主张布置个别化的作业。他认为集体作业表面上全班学生都在做练习题,但中等生和差等生却随大流混过去了。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有区别地布置练习题,努力使每一个学生独立工作,不要怕教室纪律显得乱,不要追求表面效果。因而听课时,苏霍姆林斯基不去听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什么,而是注意其余的学生在干什么,看全班学生是否每一个都在充分地工作,独立地工作。另外,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学看作是教会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听课中,他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关注教师是否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愿望和动机。
  最后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分析课堂教学效果不要被花哨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其落脚点应放在学生身上。他说:评价课的主要标准是该班所有学生的知识巩固性,还要看学生是否学到了学习技能。知识是在独立工作的基础上巩固;学习技能在低年级主要指读、写、算、观察、表达等五种技能,对高年级(中学阶段)还要加上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检查的能力。
  三、几点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听课、分析课的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学校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中小学的校长工作有可贵的启示。
  启示一:实施教育思想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科学的教育思想是管理学校的灵魂,离开它的指导办学治校,就会陷于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被动境地。他把办学的指导思想放在科学教育思想的基点上,明确指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领导。校长千头万绪的学校工作的中心是研究和运用教育思想。在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思想,对于校长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由行政事务型向专家研究型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启示二:建立经常性的听课、评课制度。苏霍姆林斯基把听课和分析课看作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他一年要听450-480节课,这是他实行教育思想领导的入手点。对我国中小学校来讲,建立经常性听课、评课制度,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推广经验,提高学校教育过程的文明程度;也可帮助校长了解学校情况,密切校长与教师间的关系,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启示三: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发展性的评价目的。改变传统的知识中心的鉴定性(优劣判断)评价,确立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发展性评价目的。第二、科学的评价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侧重教)的评价标准,把评课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上,以学生的收获、进步、发展的程度作为评课的主要标准。第三、教育性的评价功能。改变传统的重分等,易挫伤教师积极性的控制性评价,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