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教育 > 干部培训 > 理论资源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精彩

发布者:cj_ysh   发布时间:2009-11-19 14:25:24   点击数:


 

学校管理要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中心,需要我们在思路和情感上作一些调整,要对观察问题的角度、表达思想的方式,甚至面对教师的神情等逐一改变,而这些改变的立足点是教师,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和情感丰盈的需要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精彩

何荣峰

 

工作中常有这样的事:设想挺好,计划也算周密,就是落实不顺畅,常遭到教师的抵触,结果和设想相去甚远。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决策脱离了群众,把教师晾在一边。学校管理要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中心,需要我们在思路和情感上作一些调整,要对观察问题的角度、表达思想的方式,甚至面对教师的神情等逐一改变,而这些改变的立足点是教师,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和情感丰盈的需要。

换一个视角,别样的景色更精彩

听课、评课是学校的一项常规活动,它为教师间的学习和研讨搭建了平台。然而,就是这样一件极平常的事,让不少校长挠头、感叹,因为教师们听课、评课流于形式,还有一些教师干脆偷懒不参加,到了学校检查听课本的时候再临时“补听”。无奈,校长们想了一个招儿:设计教师听课评价表,课前发给教师,课后收回,将评价表作为听课节次的凭证,将听课记录本用于听课质量的评价。

别说,这一招还真有效,听课教师立马多起来。可新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教师人到心未到,只为索取一张评价表而已。上课教师刚开了个头儿,他那里早已大笔一挥,评价内容顷刻而就。

本是“为了教师”而作的安排,教师为什么不欢迎、不接纳呢?

想起一次外出学习的时候,组织者安排了一节公开课,满满一黑板内容,大多是教师自问自答完成的。教师热情洋溢,学生却无动于衷,原因何在?应该是教师偏离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缺少对学生的关注和了解,没有预设,没有生成,师生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的“独舞”。

由此联想到学校管理,许多时候校长是否也缺少对教师主体的关注呢?

实践证明,听课、评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也是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但是,听评课一定要拒绝功利思想,诸如给上课教师打分、听课教师累计节次等,这会让听评课沦落为“为上而上、为听而听”的表演和虚假的应付。

信任是巨大的心理驱动力,也是一种优秀的管理品质。不可否认,教师之间无论是专业素养,还是教育教学管理能力都存在差距,但无论教师的水平是高、是低,都有成长的需求,都需要获得信任和尊重。如同赛跑一般,成功躲藏在过程里,喜悦就在撞线的那一刻。为了享受撞线的喜悦,我们就必须牢牢把握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基于“奔跑者”的体能状况制定比赛策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想当然地瞎指挥。

摒弃功利性的累赘,需要转换管理视角,变生硬的强制性安排为管理者与教师的融洽合作。和教师一起研讨计划、研讨安排,就能更好地结合教师的实际和需要,将教师的智慧和激情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教师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由边缘人变成主人,课前的议课、课后的评课就会没有顾虑,各抒己见,因为这是对教学的研究,不与利益挂钩;同一节课一位教师讲多遍也不觉得难为情,因为这是磨课,不只是为自己讲,也是为大家讲。可以几个教师讲同一节课,在不同讲课风格的对比中,互相学习;可以成立各种学习型组织,诸如名师工作室、教师沙龙、教师社团等,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研究资源。慢慢地,教师们就能养成学习研究的习惯,专业成长也就水到渠成了。

换一个说法,多少辛苦都温暖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个人,都不得不努力。教师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人,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教书育人的职责、学生的叛逆、家长的冤枉,甚至还有来自学校管理的委屈。

王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按照学校安排,王老师中途接了两个班的课和一个班的班主任。众所周知,中途接班绝对不是一件好差事,费心、费力、劳神还不落好。一个学期即将过去,班级稳定多了,学科成绩也有不小进步,但和那些好班比还有较大差距。听说暑假后进行绩效工资改革,王老师着急了,到分管领导办公室谈起自己的事,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没有承诺,没有安慰,有的只是一句冷冰冰的话:没有办法,什么事都不可能公平!

王老师被激怒了,与学校领导理论起来,情绪化了好多天。

教师的牢骚、抱怨,往往只是情绪的发泄和压力的释放,并非一定要我们给一个什么承诺,而是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激励。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是正常的,教师提出来的时候,我们一方面应该耐心倾听,另一方面也不要着急下结论。只要我们真心为教师好、为学校好,教师们也不会在意回复时间的长短。

面对王老师的抱怨,如果学校领导换一种说法: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也很感谢你的工作,这件事我们一定会考虑,尽量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会不会好些呢?

一句暖心的话,对教师而言不仅仅是赞许和肯定,更代表着管理者的一种态度:教师的事就是最大的事。所谓良言一句,多少辛苦都温暖。教师所要的也许正是管理者的这种态度吧。

换一个表情,轻松了自己欢乐了大家

一次聚会,正聊得高兴,张老师忽然开玩笑说:“H校长,你老板着脸我们可害怕了,不敢跟你打招呼。现在这样多好啊,多亲切啊。”其实,在此之前,已有几位教师这样说过了。那时,H校长还自嘲说:“我就那样,笑的时候也挺可爱,不笑的时候像生气一样,请大家别怪罪才好。”

后来,H校长在教师博客里读到下面的文字:

“进校时,我一碰到H校长就害怕。他虽然不当面批评你什么,但是光那张冷冰冰的脸就够人受的,何况有时候他还用一双满含责备、愤怒的眼睛盯着你,直盯得你背部发毛……”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进监考教室的,直到另一位监考老师告诉我,没有人来查岗,没有人发现我迟到。我的脑子里还想着刚才的情景——我迟到了,校长居然平和地问我吃早餐了没有!这个寻常到不能再寻常的问话,打消了我一个早晨的担心和忧虑,让我心情愉悦,加班的劳累荡然无存……作为一名教师能被校长关心,真好!”

这篇文章给H校长的震动很大。他一直认为,教师有压力,自己也有,而且相对更大一些,压力挂在脸上,脸绷起来,慢慢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严肃居多,轻松不足。没想到这个习惯带给教师那么大的压力。从那以后,H校长开始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寻找那失去许久的平实心态。慢慢地,那种亲切、自信、永不停止追求的微笑浮现在了校长脸上。现在想想,发自内心的微笑也是人生的一种涵养吧。自己轻松了,教师开心了,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教育报》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