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资源

科研为什么没有让教师走向幸福?

发布者:cj_zsq   发布时间:2019-09-20 14:33:43   点击数:

 科研为什么没有让教师走向幸福?

选自《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
   

   周老师(以下简称“周”):陈老师,最近我和校长吵了一架,心里很苦闷,想和你说一说。

陈大伟(以下简称“陈”):为什么吵呢?

周:你知道,我是教研组长,最近,学校提出要科研兴校,让每一个教研组有研究项目,让每一个老师有研究课题。我们又是课题申报表,又是项目研究计划的。你知道,现在老师们的工作任务已经很重了,组上的项目我累一点我认了,可其他老师的工作很不好做。我们组的老师有的诉苦,有的公开表示没有时间,不干。那天,校长又来催,我忍不住就和校长吵了起来,并说要这样搞就不当教研组长了。

陈:校长怎么说呢?

周:校长的意思是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说什么一是上级有要求,二是学校需要科研,三是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科研,让教师做科研是帮助教师成长和进步,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逼教师参与科研对教师有好处。

陈:校长说得很好啊。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周:好什么好!我有一位同学在另外一所学校当教科室主任,听说他们学校的教育科研搞得很好,这一次我就去向他请教该怎么做教育科研。我这位同学说:他们上一次做了一个项目,教科室几个人专门搞,就想给老师们做一个如何做教育科研的引导和示范。于是,有了研究方案撰写、开题会论证、前测、控制、后测、对比分析、结题鉴定……一大推事情,把人都累死了。他还给我说,采集相关数据太难了,有些数据又不能说明问题,最后,为了应付专家结题,只好根据需要编造数据,弄假材料。

你说,这有什么好?

陈:你的这位同学开始还在想认真做教育科研,最后是做不下去了,只好作假。我再说一说我经历的故事,那是一开始就没有准备认真做。

2004年春,我在一次校长培训班上讲教育科研。课间休息,有校长给我说:“如果不是上边要求,有几个学校愿意搞教育科研。就算学校有了课题,也就一个开题会,一个结题会。你知道吗?我们都把开题会叫做启动会,把结题会叫做追悼会。”这年秋,我到数千公里以外,也是做校长培训,我提到了“追悼会”的说法。不想,那里的校长说:“陈教授,那里的校长落伍了。我们这里,只做开题会,不开追悼会。”我问什么原因,他们说:“不开追悼会,这个课题就一直活着,只要这个课题活着,上级评估学校,我们就有一个省级或市级课题,检查的人就不好扣分。”

周:哈哈!实在是高!不过,我估计我们校长还不是这样想的。

陈:你们校长是怎么动员你们搞教育科研的呢?

周:哦,他说教育科研可以使教师走上幸福道路,说这是前苏联一位教育家的观点。

陈: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周:这个世上有谁不希望自己幸福?如果研究真能给人一种幸福,我倒愿意做研究,我相信老师们也愿意研究。可是教育科研并没有让我们看到幸福,也没有让我们感受幸福。

陈:我个人认为,不是科研不能给教师带来幸福,而是当前的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不能给教师带来幸福。

周:你认为主要问题是什么呢?

陈:从取向上,目前的教育科研很多时候仅仅把科研作为认识外界事物关系的活动,忽视了科研改造自身、发展自身的意义和作用。没有对自身的改造和变革,没有在研究中创造和实现新的自我,我们就很难发现科研对自身的意义,也就很难体会到科研的幸福。从方法上看,当前数据化、程式化、文字化等仪式化的东西还比较多,这些东西要么难度太大,中小学教师做不了,要么繁琐无用,成了加重教师负担的累赘。

我认为,解决好研究的取向和方法以后,教育科研是可以给带给教师幸福生活的。

周:陈老师,请原谅,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总是希望看到实践中的案例,不希望只是口号、观点和看法。你能不能拿出案例?当然,最好是现身说法。

陈:我知道你是怕我拿一些虚无缥缈的理论和不切实际的方法,希望我现身说法,是希望我们交流的内容是实践过的和真实可信的。其实我也有同样的想法,所以,你的要求正对了我的口味。我们可以采用案例做基础,用故事的方法来交流和讨论。

好,现在我就开始现身说法。你知道,我是1982年中师毕业参加工作的。

周:我知道,你们那个时候的中师生多优秀哦!

陈:你应该先问一问我是初中毕业读的中师,还是高中毕业读的中师。那时,初中毕业首选读中师的学生成绩的确非常优秀,而我是高中报考了大学,考大学没有考上,于是落榜读了中师,我并不认为自己很优秀。

周:但在我们眼里,你现在就很优秀。

陈:还是不能说优秀。回顾过去,我只能说走过的是一条不断成长的教育道路:在中学工作的十五年里,从没有上课资格的老师到基本胜任高中地理教学的老师,当过团委副书记、书记,教研组长,政教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在进修学校工作的五年时间里,当过副校长、校长,主持过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项目研究,并获得教育部的一个项目成果一等奖和四川省的一个教学成果一等奖。现在在大学工作也已经六年了,也当过学院的继续教育副处长,科研处长,参与研究了一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在出版了《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校本研修面对面》、《怎样观课议课》、《我的教育道路》等十本有一定影响的个人专著,并在省级以上教育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

周:我发现,在述说这样的往事时,你神采飞扬,掩饰不住自己心中的幸福。难道这就是你所说的科研带来的成长,科研带来的幸福?

陈:让你见笑了,我总是不能,当然也不愿意掩饰自己的幸福。人为什么非要在他人面前掩饰自己的幸福呢?美国散文家亨利戴维梭罗写了一本《瓦尔登湖》,当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应该多多授人以我们的勇气而非我们的绝望,授人以我们的健康舒坦而非我们的愁容病态,当心别去传播疾病。”当教师的,如果自己不幸福怎么可能带给他人幸福,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怎么可能给别人,就像一个自己愁眉苦脸的人去苦口婆心地对别人说:“你要笑啊!”别人怎么可能笑得起来?

周:你不是在说我吧?

陈:对不起,扯远了,回到教育科研上来。其实,关于个人成长经历的陈述难免使别人感到讨厌,觉得在自吹自擂。跳过这些陈述,我想说明对自己成长经历解剖的结果。

我自己认为,是研究促进自己改变,科研具有改变的力量。科研改变什么呢?最根本的是改变了自己。工作单位的变化、职务的调整、成果的产生只是外在的反映,它固然使人满足和骄傲,但内在的变化更让人激动和欣喜。内在的变化就是更加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以及更加自觉的研究型教师生活方式。可以说,因为研究,自己的内心在不断充实和丰富,因为研究,体验到的认识和改造教育的力量在不断增强……

我在《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序言中说:“幸福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应该与人的基本生存活动联系在一起。人的基本生存活动实际上不外乎两种活动,一种是‘内化’提升自己的生存价值,另外一种是‘外化’实证自己的生存价值,幸福在‘内化’与‘外化’的审美历程中得到实现。”内化是什么?是自我更新。外化是什么?是创造和自我实现。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促进自身内化更新,从而提升外化实现的能力,而且在于使人表现和实现创造。这使研究蕴含和生成了人的幸福,这种幸福不仅体现在回望中发现过去的日子有意义、很充实;体现在对现有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接纳、欣赏和赞美,内心平静;而且体现在对未来的日子更有信心和期望。

这是从外到内,又从内到外的变化和超越,它是一种双向互动和促进。就我来说,尽管进步和成长微不足道,而且更新和实现永无止境,但处于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人生不能说没有幸福。

周:陈老师,谈话中,我能感受到你对教育科研的真挚的激情,而且也能感受到教育科研给你带来的幸福,或许这又是另外一种积极的、良性的双向互动和促进。这是我和其他老师讨论教育科研所没有看到的。

我希望今后有机会以你自己的教育科研故事为例子,听你介绍如何让教育科研成为教师的一条幸福道路。你知道我对幸福生活充满渴望啊。

陈:好啊!上个世纪30年代,吴宓教授在清华大学给学生开了一门题为《文学与人生》的课程,教案上的第一条目标是:“把我自己——我的所见所闻,我的所思所感,我的直接和间接人生经验中的——最好的东西给予学生。”每当想到吴宓教授的这第一目标的时候,我的心中都不由涌出感动,生出向往。你希望听我的故事,使我有机会表达自我,而表达就是一种实现,基于这样的理由,我要谢谢你。

但我却要说,我所说的未必都是最好的东西,和学问家吴宓教授不能相提并论,所以我们平等讨论更好。

周:好!陈老师再见!

陈:再见!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